告别“蛛网”遮挡 武康大楼重现“最美天际线”
2019-1-25 9:48:58发布43次查看
今天凌晨拆除架空线后的武康大楼全貌
今天(1月25日)清晨五点半,随着位于淮海中路余庆路口的最后两根路灯电源线被拆除,历时10个月的武康大楼周边架空线入地工程终于完工啦!从此,这栋建于1924年的大楼彻底告别了曾经的“蛛网”密布,以360度“无死角”的姿态回归大众视线。
武康大楼架空线入地工程源于2018年1月31日上海市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被点名”。市委书记李强在会上指出,在这栋知名历史建筑要找到一面不被电线杆、架空线、空调外机遮挡的立面,已经很难了。细节决定成败,城市服务管理必须在细微处见功夫、见质量、见情怀,这远比多造几栋楼来得重要。
淮海中路侧施工前
淮海中路侧施工后
新的发展时期,实施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作是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但在中心城区,尤其是历史风貌区实施架空线入地,就好像是在跳动的心脏上动手术。说架空线难做,基于三方面原因:地下,管线密布,空间狭窄;地上,配电站选址难,文明施工和交通组织难;空中,各类管线、探头多,多杆合一、多箱合一难;无主用户多,管线切割难。“要么不做,要做就从最难的事做起,从最难的路段做起。”“啃最难啃的骨头”成了徐汇区领导最常挂在嘴边的话。
武康路侧施工前
武康路侧施工后
春节后的第一天,徐汇区委书记鲍炳章、区长方世忠就带领区里的党政机关干部一行调研武康大楼架空线入地情况,并沿着武康路步行踏勘,研究武康大楼架空线入地方案,直接开起了现场办公会。武康大楼坐落于武康路与淮海中路交界处。武康路由于路幅有限、地下管线情况复杂,周边重要用户多、保护建筑、保护树木林立,让该路段工程成为全市范围内架空线入地工作中施工条件最复杂、难度最大的路段之一。
武康路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于3月13日正式开工,武康路成为上海中心城区第一条开工的架空线整治道路。
武康大楼施工前后对比照
9月30日,武康路段武康大楼架空线先行完成整治,大楼西立面初露峥嵘。淮海中路武康大楼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于去年4月开工后,分别于去年8月、11月完成电力、信息的主排管建设,并于去年12月30日完成人行道进户管敷设,意味着武康大楼两侧的架空线入地工程土建施工在2018年底竣工,具备了割接条件。今年1月24日,大楼周边电力线和信息线均完成割接撤线工作,共拆除信息通信光缆65根、钢绞线10根,拆除电力电缆线路中10千伏架空线路和0.4千伏架空线路各一路。在此之前,徐汇已经先行挖潜扩容改造了一座变电站,新建2座电站,新增变电箱5个,确保交接期间大楼及周边公共设施用电安全稳定。1月25日凌晨,最后两根架空线的拆除,意味着武康大楼彻底告别了“蜘蛛网”密布的历史。
“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位于历史风貌区的武康大楼,在恢复了“素颜”后,下一步,徐汇区区将在多箱合一、路面恢复、设施提升等方面,完善景观提升。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