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第二立面”重焕升级
2019-1-23 0:00:00发布84次查看
夜幕下的外滩流光溢彩,但外滩的美远不止黄浦江畔的老建筑群,在这些老建筑的背后还有这141栋“藏在深闺”的外滩第二立面,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老大楼如何重焕升级,体现功能置换?记者走进上海原工部局大楼探寻正在悄然发生的变化。
汉口路与江西中路的交界处就是上海原工部局大楼的入口,这一栋四面围合的西式建筑,另一头在河南中路福州路。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上海市政府大楼,这里见证过上海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第一任市长陈毅也曾在这里办公,在这样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老建筑的复古怀旧让许多游客停下脚步拍照留念,可当记者走进大楼却看到,大楼的墙壁早已斑驳脱落,不少窗户玻璃破损,铁架生锈,水管上用厚尼龙一层层地包裹着。这座爱因斯坦曾经来演讲过的礼堂随着时代变化、人口增长、多次的改建扩建和违法搭建,更是让建筑内部肌理面目全非,损坏严重。在城市更新中,像原工部局这样的闲置大楼既不能推倒重来,更不能任其破败萧条。黄浦区在去年底对其所在的160街坊启动了保护性综合改造,兼顾风貌保护、建筑修复、结构改造和重新利用,市、区两级政府联手外滩投资集团,还专门成立了上海外滩老建筑公司来负责整体推进,公司负责人说,首先是恢复功能,比如,大楼原有的办公属性要保持,被烧毁的礼堂要恢复。不仅是这栋老大楼要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今后还要能够带动附近建筑群的联动开发,提升整个街区的功能。黄浦区发改委副主任胡勇说,他们已经委托了专业机构,初步确定嫁接金融、旅游、文创等资源,把最好的楼让给最优的产业。
更多的城市更新还在继续,目前黄浦区着手启动五个老建筑的修缮保护,在胡勇看来,外滩的精彩远不止临江建筑群,那些向腹地延伸的小马路上、那些有故事的老大楼里,传统与时尚、怀旧与潮流都是上海这座城市珍贵的记忆和传承。
黄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