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可曾知道静安曾是大坟场,回顾广州和肇庆人的广肇公所

2019-1-23 5:02:08发布80次查看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对外开放之前,广州是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中外贸易只能在广州一口进行,于是在广州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买办和外贸商人,部分广州商人又从沿海进入上海,形成了广州帮。中国对外贸易的商品主要是茶叶、丝、瓷器三个大类,占出口商品总量的一半以上,而茶、丝、瓷器的主产地在长江中游的安徽、浙江、江西一带,在长江和近海航运并不通畅的情况下,把产地的货品运到广州是很艰难的。中国的地势呈明显的西高东低的趋势,大多数通航的大河是由西向东流的,即使有如赣江、湘江等几条南北向的河流,也往往是不通航或半通航的,以江西的赣江为例,高水位时期,货船可以从鄱阳湖航行到吉安,吉安以下段是绝航的,而低水位时期,船只能驶抵樟树镇(清江县治),以下的路只能靠人抬肩扛了。
有人作过统计,从产地将货物运到广州,运输成本就等同于货品的价值,甚至更高,江西与广东交界处均为山地,十分不安全,如货品被抢,那损失就更大了。于是当1843年上海开埠后,原来设在香港、广州的洋行逐渐向上海转移,许多买办也追随洋行进入上海,同样,不少从事外贸的广东商人也逐渐向上海转移,在上海开埠后十年,上海的外贸总量已超过广州而居全国第一。广州人也在上海建立他们的同乡人组织。《光绪上海县续志·卷三·会馆公所》:广肇公所,在二十五保三图公共租界宁波路。同治十一年,粤东广州、肇庆两府人公建。另设广肇义学二,并设广肇医院、广肇痘科分医院。又,广肇山庄,初在新闸大王庙后,嗣迁闸北叉袋角广肇里。
不过,《上海肇庆会馆历年数目征信录·上海广肇会馆序》的说法略有不同,说:沪渎通商,甲于天下,我粤广、肇两郡或仁宦,或商贾,以及执艺来游,挟资侨寓者,较他省为尤众。旧设会馆于城内,早已毁于兵燹。同治壬申(即同治十一年)叶观察顾之重权是邑,集乡之人,筹议捐资,首倡作重新之举,而韦秀州、徐荣邨、潘爵臣、唐景星诸观察,黄亮甫、吴子石两司马等董事劝捐,同乡诸君子复慷慨以助,乃于邑城北,土名“二摆渡”,购巨室一所,为坐坎向离之原,价银三万一千两。时捐款仅二万余金,不敷者尚巨,遂辗转按揭于麦加利、源隆诸行…… 文字表述得很清楚,就是“旧设会馆于城内,早已毁于兵燹”。据《同治上海县志》中说,在上海县城西城内有一“广安会馆”,是旅沪广东人会馆,这里与清军在上海的“提标右营游击署”很近,1853年小刀会起义前夕,广东的三合会成员就潜伏在这里,等待命令,向清兵发起进攻。当小刀会被镇压后,广安会馆因参与暴乱而被政府充公。
广安会馆在一条叫“半段泾”的小河的北岸,1906年后,上海填半段泾筑路,因这里有一蓬莱道院,遂取名蓬莱路。民国肇始,上海就在广安会馆旧址建上海县衙门,约1915年启用。1927年,上海设上海特别市,原上海县东部的区域大多被划进特别市,仅剩西部的农村地区属上海县,设在上海城里的县署不在上海县的土地上,1933年,上海县署迁北桥镇,旧址就归警察署,解放后长期为上海市公安局南市分局址,址今为蓬莱路171号。
1918年上海地图标“老上海的广安会馆因参与小刀会起义而被清政府严加惩罚和监视,要想恢复建立是难上加难的。叶廷眷,字顾之,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同治六年(1867年)署理上海知县,次年卸任,十一年复任署理上海知县,次年,授知县,在他的努力和倡议下,上海的广州、肇庆两府人才有机会恢复成立“广肇公所”。《光绪上海县续志》中讲:“广肇公所,在二十五保三图公共租界宁波路”,而《上海广肇会馆序》中讲:“乃于邑城北,土名‘二摆渡’,购巨室一所”。用词不一,但指的是同一个地方。上海开埠之前,吴淞江(苏州河)上没有桥梁,过江全凭摆渡,第一个摆渡口称“头摆渡”或“外摆渡”,今外白渡桥旧名“外摆渡桥”,即以摆渡口得名,第二个摆渡口就称“二摆渡”,旧址在今江西路苏州河,不过,沪方言“二”念如ni,不能念错。免去繁琐的考证,约1916年,广肇公所的建筑被建为广东银行,旧址相当于今宁波路四川中路交叉口的西北角。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住房改革中,住房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人们可以“抵押货款”的方式,将买来的房屋向银行抵押借款,再分期向银行付还欠债,上海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按揭,大多数人认为“按揭”是从香港话植入的,而香港话“按揭”则是英文mortgage的外来语,不过,在写于1899年的《上海广肇会馆序》中已出现“遂辗转按揭于麦加利、源隆诸行”,上述的判断,似还值得商榷。
真如《上海广肇会馆序》中所讲:“我粤广、肇两郡或仕宦,或贾贾,以及执艺来游,挟资侨寓者,较他省为尤众”,旅沪的广州、肇庆人有的为官,有的是买办,有的是商人,还有的在上海从业,他们举家迁到上海,并在上海定居,并在上海的虹口形成了“广东街”或广东人居住区,虽然部分广东人希望在逝世后落叶归根,更多的就是选择葬在上海,旧上海广东人墓地的数量很多,墓地面积占各籍人之首。“嗣冯廉访使竹如权江海关,郑光禄玉轩权津海关,复先济美捐俸赞成,陈星使茇南、黎京卿召民均乐为捐廉,而有以善其后,由此,山庄、医院鼎足而起,斯同乡郡县之人有宾至如归之乐”。
“冯廉访使竹如”即冯浚光(1830—1878),字竹如、竹儒,广东南海(广州)人。咸丰二年(1852年)举人,同治四年(1865年)任江南制造局总办,十三年,授上海道(上海道主管江苏海关,故又称“海关道”),光绪元年(1875年)在上海设立“洋务局”,捐银二千两资助上海格致书院造屋,是诸上海道中较有作为者之一。他是广州人,对上海广肇公所事业的拓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旅沪的广东人大多居住在虹口,广肇公所办的学校和医院均在虹口,址今为海宁路350号。上海旧时把较大的坟地称之“山庄”,最初,广肇山庄设在“新闸大王庙后”,就是今天新闸路以北,成都北路一带的地方,1899年,这一带被划进公共租界,这块土地出卖后迁到“闸北叉袋角广肇里”。“叉袋”是以前上海农民装棉花的一种大口袋,袋口上设计有“耳朵”,形似今日的“马甲袋”,打结就能把袋口锁住,故称“叉袋”,这种口袋大多用麻编织,又称“麻叉袋”;上海是水乡,多河流,当河流发生转弯时,上海人把凹进去的一面称之“湾”,外凸处称之“嘴”或“角”,苏州河在今昌化路至长寿路桥一段,河流多弯,形成多个外凸的“角”,形似“叉袋”,该地段俗名“叉袋角”。
1923年版《上海指南·卷三·丙舍》中记: 广肇山庄。广肇路(恒丰路西)。 广肇新山庄。叉袋角。 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写给广解放前的“广肇路”就是今天的天目西路和长安路,就是以广肇山庄而得名的。在上海死亡的广东人大多选择葬在上海,原有的广肇山庄也因城市建设的原因,逐渐成为市区或工厂区,山庄不仅无法拓展,反而在萎缩。约1924年,广肇公所在宝山县,相当于今闸北区江杨南路、平顺路、场中路、汾西路圈内土地二十公顷建立新的广肇山庄,到解放初,又实际拓展到六十六公顷,是上海占地面积最大的会馆公所山庄。
1958年,山庄被注销,分期建成上海早期的工人新村———彭浦新村。《广肇会馆规条》中说:“公所遇有同乡系安分之人,被人欺侮,或被牵累,公同具禀保释等事,必须先约的实同乡店铺,写立保字,恐保出之人或犯事端,即为其保人是问,不得空言为凭。”广肇公所是上海实力较强的同乡人组织,并致力争取同乡人利益,其中有两桩案件在上海史上很有影响。
杨月楼,安徽怀宁人,少年时在北京拜京戏名家张二奎为师,后闯荡上海,1872年四月在金桂轩茶园演出,唱腔清润嘹亮,武功卓绝,遂声名鹊起,不久又转入上海著名的丹桂茶园,又轰动上海。次年初,广东籍人韦王氏携女儿阿宝去丹桂茶园看戏,见杨月楼善解人意,暗生爱慕之情,阿宝更是情不自禁,写情书表示愿下嫁杨月楼,杨月楼贪韦家财富和阿宝美色,欣然同意,并公开往来。韦氏是旅沪广东巨商,韦氏族人坚决反对阿宝下嫁戏子。于是,韦王氏与杨月楼约定以旧俗“劫婚”,乳母带阿宝出走,并携带大量细软珍宝,杨月楼则中途接应。该事被韦家发现后,即请广肇公所帮忙处理,公所立即向会审公堂投诉,要求严办,因为该事不涉及洋人,即由会审公堂转上海县衙门处理。杨月楼被捕后,在严刑之下被迫招供,承认与阿宝通奸在先,“劫婚”在后。几天后,韦王氏主动投案,想替杨月楼说情,承认该婚事系她本人同意,其夫韦某也私下允诺。当时的上海知县就是提议恢复广肇公所的叶廷眷,为了维护广东人荣誉和利益,他提出不准翻供。后来,杨月楼被判“杖八十,永世不得来上海”。该案史称“杨月楼案”,后来不断被演义,被人们称之清代“四大奇案”之一。另一件是“黎黄氏案”,又称“大闹会审公堂案”。
1905年12月6日,在四川某地当官的广东人遗孀黎黄氏,携带奴婢十五人乘长江轮“鄱阳”号轮,经上海返回广东原籍,上海租界工部局接到镇江密报,称有广东女人拐骗妇女多人,经上海去广东,工部局即出警守候码头,并拘捕黎黄氏一行。此案情比较简单,只要稍加侦察、审讯即可结案。根据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堂章程之规定,这是一件侦办的案件(相当于公诉案件),应有洋、华法官同堂会审,而会审公堂中国谳员关炯之、金绍成认为该案件不涉及洋人和洋人利益,建议暂押会审公堂女押所候讯,于是与英国陪审员、副领事德为门(b.twyman)发生争执,德为门十分生气,借口该案件系重大拐骗案,下令将黎黄氏一行先交巡捕房关押。而根据规定,在会审公堂未审或待审的人犯应该暂押会审公堂押所,关炯之、金绍成即提出,此事有关法律程序,应上报上海道后作处理。德为门恼羞成怒,说:“本人不知有上海道,只遵守领事的命令。”关炯之针锋相对回答:“既然如此,本人也不知有英国领事。”德为门责成巡捕立即将黎黄氏一行带出会审公堂,关押到巡捕房监狱。
于是,一件简单的案件引发成两国的冲突。次日,上海广肇公所召开同乡人大会,证明黎黄氏系他们同乡人的妻子,随行的女子均为家人和奴婢,因丧夫回家乡,并无拐骗事实,而英人德为门的行为已超越法律,应该立即改正和致歉。广肇公所致电外务部、商务部,说明事实,并向上海英国领事提出抗议。上海道也对英国领事违反会审公堂章程,超越法律的行为表示不满和抗议。12月13日,北京公使团迫于清外交部的压力,电告上海领事团(这是各国驻上海领事的组织,协调国与国之间,各国与上海政府之间事务的机构,领事团领袖由各国领事选举产生,由于英国在上海的势力太强,大多数国家的领事不会投票选举英国领事担任领事团领袖,所以,领事团领袖往往由德国之类的中等国家担任)将黎黄氏送回会审公堂,当场释放。恼羞成怒的英国领事被迫释放黎黄氏一行,但心犹不甘,没有按规定将黎黄氏一行送回会审公堂,而是送到广肇公所后释放,于是上海又发生了更大规模的抗议活动,造成“大闹会审公堂事件”。上海道为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一面饬令开市,一面张贴告示,严禁再生事端,广肇公所也积极配合上海地方政府,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年底,上海道与工部局达成协议:一、将会审公堂押所改为会审公堂女监,以后会审未决的女犯交女监看守,但允许工部局到女监检查卫生;二、英方暂不撤换德为门的陪审员资格,日后调离岗位。“黎黄氏事件”最终以中方小胜而告结束。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