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小区生活垃圾分类金点子:自行“消化”湿垃圾、变厨余垃圾为有机肥

2019-1-23 18:33:47发布79次查看

视频:芷江西路街道北方佳苑小区,湿垃圾顺着水流滑入垃圾处理器的管道,不足半分钟就全被“消灭”。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夏毓婕1月23日报道: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如何从源头分类减量,上海的小区各有妙招,利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变废为宝。在芷江西路街道的北方佳苑小区,社区垃圾房经过互联手段改造升级,配备垃圾处理器,短短十天内“自行消化”了1689公斤的湿垃圾。而在虹梅街道的华悦家园小区厨余垃圾投入处理机后,通过微生物复合菌剂对餐厨垃圾进行分解转化,就可变成有机肥,进行循环利用。
北方佳苑小区:垃圾厢房有“客厅”自行“消化”湿垃圾
图为垃圾房内部。
芷江西路街道北方佳苑小区是一个建于2006年的居民区,去年,小区“微更新”利用互联手段改造社区垃圾房,今年1月7日,升级版的垃圾厢房投入使用。
垃圾放在蓝牙秤上,重量等数据马上在居民的手机上显示出来。
在这个面积约30平方米的垃圾房里,四分类垃圾桶靠着雪白的墙壁排放,大门左侧依次是与洗手池连为一体的湿垃圾处理器和蓝牙秤,嵌在墙角的监控器可以看到垃圾房的里里外外。一张小茶几,四个小圆凳,滚动播放的电视,热水瓶、水杯摆在靠墙的桌上,仿佛居家客厅。“这个‘客厅’占了垃圾房一半的面积,是专门用来招待居民的,向他们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站长告诉记者。
湿垃圾倒入水池,进入垃圾处理器。
早在2014年以前,北方佳苑小区住户生活垃圾增加,垃圾桶的清理速度已赶不上居民的投放速度,居民反响强烈。去年,经社区分析、详细排摸,小区实施“微更新”项目“邻道通”。仅仅用了4天时间,超过95%的居民注册了垃圾分类系统的居民端,垃圾分类积分计入自家账户,日后可以兑换奖品,使用活跃度超过70%。目前,垃圾房平均每天能进行100多次居民垃圾分类,承载200公斤的垃圾总量,实现了过去4年都未能企及的垃圾分类成果。
垃圾处理器发出比家用洗衣机还要轻的声音,湿垃圾很快处理完毕被排入下水道。
传统垃圾房产生的异味,多半来源于潮湿的厨余垃圾。在北方佳苑小区,与水池相连的垃圾处理器却能“化腐朽为神奇”。站长拿出一袋厨余垃圾演示了起来,启动机器、打开水龙头,先把菜叶、米饭等倒入水池,最后才放香蕉、橙子等果皮。湿垃圾顺着水流滑入处理器的管道,不足半分钟就全被“消灭”,只留下淡淡的果香。
除了果皮、菜叶,机器还能处理鸡骨头等较为坚硬的厨余垃圾。垃圾站电视上播放的科普视频,揭晓了垃圾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旋转推进器能够重拳击碎大块坚硬物体,不锈钢研磨槽能够挤碎食物残渣,离心旋转带来的强力水流能够冲刷下水道。据介绍,这台垃圾处理器可以把湿垃圾研磨粉碎成小于5毫米的小颗粒,冲入下水道,与小区居民的生活用水一起排出,最后到达污水处理厂,并通过一定处理转化为其他可利用能源。有些污水处理厂甚至可以将其转变为肥料,来种植更多农作物。
华悦家园小区:菌种微生物降解厨余垃圾成有机肥料
厨余垃圾自动投入处理机。
华悦家园小区是虹梅街道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东方网记者看到,居民把日常的菜叶、果皮和骨头等厨余垃圾扔在专门的桶中,由环卫工人运到小区垃圾厢房内架在专门的厨余垃圾处理机器上,机器便会自动投入、分拣可用的餐厨厨渣肥,待其粉碎后,通过微生物复合菌剂对餐厨垃圾进行分解转化,就可变成有机肥,进行循环利用。
工作人员设置垃圾处理模式。
“这是街道从去年11月积极推行的垃圾处理新模式之一,变废为宝。”据虹梅街道副主任黄时介绍,虹梅社区目前餐厨垃圾日产生量约为11.5吨,通过建立这种社区源头处理功能空间,将社区范围内的餐厨垃圾通过段距离运输至处理站,可以做到小范围运输,日产日清,避免了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真正实现“源头减排”。
用来投入处理机的复合微生物菌肥。
厨余垃圾是如何变成有机肥,循环利用的呢?垃圾厢房内一台体积颇大的盒状机器是“大功臣”,它占地约七八平方米,运行过程中不时发出低沉的声响。“这就是厨余垃圾处理机。”承担该试点项目的上海天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庄志东解释道,机器事先都放入了菌种微生物,厨余垃圾投入之后,微生物就会进行降解,通过粉碎、脱水之后,垃圾的大部分会转化为达标的中水排出,剩下的泥土状物则要通过再次粉碎、二次分拣、微生物发酵处理,被运往合作农场里进行20几天的发酵,最终成为有机肥。
最终形成的厨余垃圾有机菌肥。
据悉,试点期间,餐厨垃圾车每天回收两次,每天可处理有机垃圾量约2吨,像蟹壳、贝壳、硬骨头等硬物简单粉碎后4小时内就可以完成发酵,80%的餐余垃圾不出小区就能进行处理。未来,虹梅街道还将建立一个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及市民环保体验中心,预计在2019年年底实现垃圾生态化处理全居民区推广。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