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量大面广、从众性强 非机动车违法成“难啃的骨头”

2019-1-23 4:51:38发布74次查看
原标题:量大面广、从众性强,非机动车违法成“难啃的骨头”
图片说明:杨浦交警现场整治非机动车、行人违法。本报记者 邬林桦 摄
斑马线前,汽车停车礼让行人;出租车上,司机反复解释要到有临时停车位的公交车站才能下客;有司机驾驶时“双脱手”,立即被网上举报……经过交通大整治,上海交通有了“肉眼可见”的变化,更多的目光聚焦在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上——量大、面广的违法行为,在许多城市都是一道治理难题。
“难”在何处?记者走访了多位一线交警和曾经违法的市民。
“非机动车、行人违法难题,首先就难在‘量大面广’。”不少一线交警反映,非机动车、行人违法的“从众性”很强,往往一个人违法就能带动一批人违法,交警处罚时很容易“顾此失彼”,而被处罚的违法者反应就会特别强烈,甚至认为交警有意“刁难”。
而在讲究“人情”的中国社会,处罚非机动车、行人违法还体现在情与法的冲突中。在不少交警执法中,违法的行人、非机动车能讲出各种理由:“上班要迟到”“接电话没注意红绿灯”……中国社会的人情体现在交通管理中,就是违法者常把违法产生的后果作为衡量是否该处罚的标准。一些交警说,针对非机动车、行人的执法,交警严格执法往往被认为“小题大做”,连围观的市民也会说“这样的小事就算了”。但事实上,非机动车、行人违法近年来引发的严重交通事故并不少。
相对于机动车的车牌、驾驶员的驾驶证等,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管理缺少“抓手”。一些交警和法律界人士表示,非机动车外形和牌照尺寸、位置,客观上给电子警察等设备抓拍违法行为带来难度。而法律上对非机动车号牌缺少详细规定,对非机动车遮挡、污损号牌的管理缺少法律依据。
不过在一些违法者看来,自己违法除了主观原因,也有不少其他诱因。曾屡次在人行道上骑行的市民伍先生说:“从地铁站到我们单位,紧贴主干道,没有非机动车道。我守法骑行要绕个大圈,骑行20多分钟;而违法骑车2分钟就到了。市中心区域非机动车道缺少统一连贯的规划设计,这与绿色出行的潮流不相符。”
而另一位市民秦先生则直言“看不懂”现在的区域规划:“以共享单车为例,很多停车区设在禁止非机动车骑行区域。如果几十米的道路推行没问题,但数百米的路还要推行,就很难做到。”
“现在交通设计还是以机动车为主。”市民罗先生说,有专家曾指出交通灯最长等候时间应为90秒,但上海很多路口超过120秒甚至达200秒以上,路口信号灯应该系统规划才行。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