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新华医院专家“组团”援崇带来了什么

2019-1-23 10:50:48发布50次查看

▲图为费哲为(右二)与普外科医生探讨病例
编者按:曾经,去市区大医院看病的经历让一些崇明人觉得有些“不堪回首”。此后,因为一次“结缘”、一批市区派遣专家的到来,崇明百姓的就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看大病不出岛”愿望成真。从本期开始,本报开设《援崇十年间》栏目,讲述自2009年上海新华医院对崇明中心医院实行同质化管理以来,市区派遣专家“援崇”十年间的奉献与坚守。
10年前,这里还被崇明人习惯称为“中心医院”,是一家二级医院。医院的肾脏内科,专业人员不多,每月只能做基本的血液透析。本地肾脏病和尿毒症患者的医疗需求,不能完全满足。
10年后,肾脏内科已有了一支包含8名专科医生的医疗队伍;拥有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血液净化中心,35台血液透析机、8台血液滤过机、2台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年治疗规模超过35000人次;从过去单一的血液透析发展到多种净化治疗模式(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连续性血液净化);建成随访患者超过100名的大型腹膜透析中心,可为尿毒症患者提供各种模式的腹透专业治疗。一连串数字、设备的背后,是崇明尿毒症患者就医方式的彻底改变:终于可以就近在岛上看病,不用远赴上海市区求诊了。
从“难堪大用”到“专业水准”,“中心医院”发生的变化,过去10年不止肾脏内科这一例。改变,源自“中心医院”10年前与上海新华医院的“结缘”。
看“专家门诊”不用出岛了
一切的开始,要从2009年上海市政府实施的“5+3+1”项目说起。该项目的实施,旨在解决上海郊区市民看病难的民生大事,使每个区县都至少拥有一所三级综合医院。那一年,新华医院受政府委派,全面负责崇明三级医院创建,对崇明“中心医院”实施同质化管理。
10年时间,“中心医院”大变样: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新华医院崇明分院”(以下简称新华崇明分院),从二级医院升级为三级医院,医院的手术复杂程度逐步提高,大手术数量增加了,救治疑难危重病人多了,转外院病人少了,新技术开展活跃了……谈起同质化管理后医院发生的变化,新华崇明分院执行院长费哲为如数家珍。
医院大变样的背后,是一大批新华医院派遣专家的默默奉献和坚守。2010年6月,新华医院派遣31名专家到新华崇明分院,担任医院临床科主任、执行主任,其中有19名专家常驻崇明,至此拉开了新华医院对崇“增援”的序幕。
派遣专家们带来了技术,显著提升了崇明的医疗技术水平,让本地百姓有了更好的就医环境。
一个个“首次”接踵而来:普外科开展首例腹腔镜下食道裂孔疝修补术、骨科开展首例膝关节镜手术、泌尿外科开展首例腹腔镜下肾脏切除术、医院成功施行国内首例经耳后入路免气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与此同时,派遣专家在崇明开堂坐诊,让不少崇明百姓再也不用奔波上一两个小时前往上海市区看“专家门诊”。
截至目前,新华医院共向新华崇明分院派遣专家45名,其中,学科带头人双向兼职14名,常驻专家31名:正高级29名,博士26名,博导、硕导21名,覆盖了22个学科专业。不少派遣专家在援崇伊始便常驻崇明至今,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却为更多的崇明家庭带来了希望。
从0到60%的变化
现任新华崇明分院执行院长的费哲为,是最早来崇的新华医院派遣专家之一,当时来院担任普外科执行主任。“硬件设施比较落后,学习氛围不足,医生队伍中高学历者寥寥。”这是费哲为刚到崇明时,对新华崇明分院的直观感受。
同样的心声,也来自医院内部。在新华医院支援新华崇明分院前夕,崇明县卫生局召集新华崇明分院部分青年医生座谈,听取大家对“同质化管理”的感想。普外科青年医生高铭表达迫切愿望:“医生是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我们现在缺乏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这样下去会越来越落后。”高铭的发言引发在场青年医生代表共鸣。
令高铭没想到的是,愿望的实现来得如此之快。新华医院实施同质化管理伊始,便在新华崇明分院启动“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全院“打擂台”,取得“优青”称号的青年医生将获医院重点培养。高铭便是2011年首批“优青”之一,为此,他还有幸被医院派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医疗中心微创外科进修。“出国进修,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高铭说。
过去几年间,高铭取得了硕士学位,当上了普外科的副主任,他把功劳归功于医院为他创造了良好学习平台。“医院鼓励我们在职学习,读出硕士、博士学位的,还给报销学费;同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去市里三甲医院学习的机会。”
在搭建学习平台之外,派遣专家们的示范引领作用也至关重要。费哲为刚到普外科,被高铭等视为“有技术的专家”,常常能在学术讨论中开阔大家的思路。可工作久了,大家发现,这个专家真正的“厉害”之处,是他的那股子“钻劲”。
在担任普外科执行主任那会儿,费哲为既要处理行政事务,又要参与手术,本已很忙,却还挤时间读了个“博士”。“费院长比我们年纪大不少,医技水平又高,可还那么拼命学习,我们哪有懈怠的道理。”高铭说。
如今,新华崇明分院普外科医生中硕士或博士占比近60%,这一数字在新华医院援崇前为0。援崇辐射效应也在新华崇明分院全院开花结果。“通过在全院推行‘终身学习’理念,目前新华崇明分院医生硕士或博士占比近20%,现在我们新招医生都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了。”费哲为自豪地表示。
有了派遣专家的技术支撑,有了一批更爱学习的勤奋医生,新华崇明分院的学科建设大踏步前进。普外科、骨科、肿瘤科、超声科先后成为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过往这都是市区医院的‘专属’,郊区医院学科建设能获得这样的成绩,特别不容易。”费哲为说。
让百姓愿意在家门口看病
在崇明工作的这几年,很多像费哲为这样的新华派遣专家对这个偏远郊区的百姓渐渐生了感情。“百姓看病难、看病累”,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用实际行动让这份感情更加密切。
崇明地处上海远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力量不足、老百姓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不够,是分级诊疗工作推进困难的两大症结所在。
为了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岛”,2011年,1.0版“新华-崇明”医联体建成,在全国首创区域医联体模式,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医联体建设以来,在新华派遣专家的带领下,6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引入崇明,填补了岛内医疗技术空白。
2018年1月起,崇明又打造可复制的健康版医联体,即2.0版“新华-崇明”医联体,也是全国首个试点的“健康医联体”。健康版医联体由新华医院(牵头单位)、新华崇明分院(核心单位)、2家二级综合性医院、2家二级专科医院、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218家村卫生室共同组成,以实现医联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促进治疗、预防、保健相融合为目标。
如果说1.0版本是为了帮老百姓看病治病,那么2.0版本就是为了老百姓全程的健康管理,解决老百姓出院后的康复管理,指导和帮助老百姓预防疾病发生,提高老百姓健康水平。
2018年3月28日,健康版医联体专家梯度下沉试点正式启动。每月第四周的周三,新华医院孙锟教授团队、唐国瑶教授团队就会在新华崇明分院开设专家门诊,新华崇明分院医生则下沉到结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与此同时,“新华-崇明”医联体甲状腺疾病专病联盟、糖尿病专病联盟等多个专病专科联盟也相继成立。这些专病专科联盟大多由新华派遣专家牵头组建,通过整合共享医联体内医疗卫生资源,全面保障相关疾病患者的健康,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尽管已走上执行院长的岗位,但费哲为从未忘记作为派遣专家来崇的责任和使命。2018年7月,甲状腺疾病专病联盟成立,费哲为是牵头人。为了造福更多崇明基层百姓,他挤出时间,多次带着专病联盟的医生下乡开展义诊活动。“很多百姓对于自己的病情不甚了解,想找专家看病却又怕麻烦,不愿赶远路到城里医院来看一下。一拖再拖,有些病就这么被耽误了。”费哲为说。
“几堂健康讲座,几次面对面的义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从‘打基础’着手,通过专病专科联盟,让基层医疗队伍接受更加系统专业的培训,提升崇明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让老百姓愿意在家门口看病,愿意相信家门口也有好医生。”费哲为表示,新华派遣专家在崇明的使命远未完成,任重道远。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