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浦东新闻

浦东“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步入2.0时代

2019-1-22 0:00:00发布85次查看

  这个数九寒冬,浦东的“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很暖。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接力站为户外职工提供了歇脚休息的空间。

  从2017年市总工会启动这一项目起,区总工会边做边摸索,边学习边改进,如今已设立21个自建市级接力站点、33个区级接力站点、126个条线落地站点。更为重要的是,在经历了“建起来”的1.0探索时代后,区总工会“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正逐步迎来2.0的升级版。接力站不仅仅是户外职工的休憩之所,更是职工与工会互动的空间,一个凸显工会组织存在感的载体。

  接力站也是党群工作阵地

  熟悉洋泾街道崮山路“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的人都说,这个6平方米的小空间有着不小的吸引力。室内不仅有标配的微波炉、开水器、电视机、空调、小药箱、免费充电器、WiFi等,还通过社企共建,引入了“食物银行”和“共享冰箱”两大公益项目;这里不仅全天24小时对外开放,还有一批充满爱心的志愿者提供服务。

  “区总工会一直倡导爱心接力站的功能延伸,因此我们这个接力站不仅是户外职工的服务阵地,同时也是党群工作的街面工作阵地。”洋泾街道总工会专职副主席秦伟介绍。“共享冰箱”里装满了爱心企业捐赠的食品,今年腊八节,接力站还热热闹闹地组织了一场“送一杯腊八粥”的活动。除此之外,街道总工会将高温送清凉、节日慰问到工地等一系列关爱户外职工的公益项目陆续植入到接力站,通过站点这个平台,爱心服务以点带面,已经逐步构建成了立体式的爱心生态圈。

  借助爱心接力站,工会组织的知晓度和存在感不断提升。去年,洋泾街道总工会促进了沿街服务行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组建党组织联合支部和服务行业联合工会,将街区“两非一无”人员吸纳到工会大家庭中,真正体现了浦东工会拓展站点功能、延伸服务手臂的工作思想和理念。

  确保建在最被需要的地方

  “市总工会启动爱心接力站项目后,我们召开了相应的动员会,明确了工作任务,第一批上报的10家爱心接力站中,体制内企业自建的占了40%。”区总工会负责人坦言,当时他们的目标还只是建起来,现在回头看,确实还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因此,之后我们没有急着建第二批,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方案,并在顶层设计上确立了接力站的定位和功能。”

  据了解,2018年年初,区总工会在推动“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的工作中,动作最大的一点,便是将其作为浦东职工四级服务体系的一部分,纳入整体规划中。明确在区级服务中心、街镇开发区服务总站、园区商圈楼宇服务站下面的最后一个端口,延伸至最贴近职工身边的地方。因此,区总工会要求新建站点必须设在沿街面的显眼处、户外职工的聚集处、底层街面的便捷之处。

  20187月,恒生商业广场“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揭牌。接力站空间不算大,但因为设在商业广场的正中央,显得格外显眼。说起当时的选址,接力站负责人唐力明介绍,此处原本用于商业出租,一年会有十几万元的利润,但唐镇总工会在考察了多地之后,认为这里既显眼又是外卖小哥集中的地方,便找物业公司商量,争取到了这个空间。

  无独有偶,祝桥的“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站点原本是社区的一间门卫室,正对路口,门口就是一个公交站点。“我们这里有一群固定的环卫工人扫地,以前看他们累了,就在马路边上或者公交站椅子上坐坐,我们就想,是不是应该在这里建个接力站。”祝桥“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负责人郭芹介绍说,之后他们便把门卫室腾出来,建成了爱心接力站。

  资源下沉接力站就在“家门口”

  在塘桥工会“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里,最受职工欢迎的除了热水、充电器,还有报刊和新进的书籍。塘桥街道总工会工作人员梁詠茜介绍,在建立接力站之初,他们就将职工书屋同步嫁接到了接力站里,报刊杂志直接订阅到站点,书籍则和塘桥街道职工服务总站形成流通,定期轮换补货。

  位于川沙新镇华夏社区的“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被誉为最像“家”的户外驿站。在那里,户外职工需要的设备应有尽有,站点设有洗手间,站内有数十个充电口,下雨可以借雨伞,门口就是个读书亭……

  尽可能多地让各类资源下沉到“端口”,这是塘桥工会、华夏社区两个“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的共同点,也是区总工会坚持的工作方向。去年,区总工会在街镇补贴自建接力站的基础上,加大了资金与资源的双向下沉。今年区总工会明确,所有资源优先服务端口站点,让每一名职工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工会在身边。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