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这个名词随着上海推进“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而进入百姓们的视野。这些年来,黄浦区不断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将签约服务向多元化领域并济,满足百姓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越来越多的黄浦百姓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多了一份贴心、暖心的健康呵护。
截止2018年底,全区签约人数为19.67万,签约率为29.94%;重点人群签约人数10.91万,签约率36.69%,其中6 0岁以上老人签约人数达14.38万;0-6岁儿童签约人数2113人;孕产妇签约人数428人;残疾人签约人数12172人。“慢病长处方”、“延伸处方”、“预约就诊”、“优先转诊”等签约服务中的惠民举措被越来越多的百姓所熟知和青睐,居民就诊频次从2016年底的每人43.85次/年降至25.22次/年,百姓的获得感大大提升。
忻老伯是本区的一位签约居民,一天下午,他拿着表扬信来到了所签约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方面要感谢他的家庭医生治好了他之前辗转多家医院都未确诊的疾病,另一方面想要把“1+1+1”家庭医生签约享受到的好处告诉更多的辖区居民。
那么,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究竟为百姓们带来了怎样的切身利好呢?让我们来听听百姓们的评价吧。
钱阿姨的爱人徐伯伯身患多种慢性疾病,需要十多种药物长期维持治疗。由于徐伯伯行动不便,配药这个艰巨的任务便落到了老伴钱阿姨的身上。钱阿姨一直有记账的习惯,自从徐伯伯签约了家庭医生后她算了以下三笔账:
经济账
钱阿姨:
“之前每月仅配药医疗费自负部分就要600多元,还不算上来回的交通费。签约后所享受到的延伸处方优惠政策可以直接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用上级医院的处方,并通过专线物流配送药物到家。由于社区的自负比例低,这样一来每月自负部分只需300多元,便宜了一半多。”
时间账
钱阿姨:
“以前每月至少要去胸科医院2次、区中心医院2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次,每次路上来回和排队的时间就得耗上几个小时,现在每月仅需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2-3次,省下的时间我可以坐在家里通过微信看看家庭医生给我推送的健康宣教内容,轻轻松松了解了更多健康小知识呢。”
“说到时间账啊,我也有些体会要说。去年八月,我可是和死神进行了一次赛跑。”袁老伯说道。
原来家住南塘小区的袁老伯当时因感觉头晕乏力而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谁知刚坐上候诊座位便晕倒了。家庭医生见状立即进行基础检测做出转诊判断,并一同陪老伯上了救护车,护送他到瑞金医院急诊监护室。
袁老伯:“感谢我的家庭医生,也感谢家庭医生签约政策为我打开了优先预约转诊的绿色通道,让我在争分夺秒中战胜了死神。”
精力账
钱阿姨:
“最折腾人的精力账就用邻居王老伯来说吧。胡阿姨的老伴王老伯3年前因不慎跌倒导致脊髓损伤引起截瘫伴大小便失禁,长期留置导尿。每月前往三甲医院更换导尿管可谓是‘全家总动员’。自从签约家庭医生后,无论刮风下雨家庭医生都会定期上门给王老伯更换导尿管,询问健康状况、给予健康指导并耐心地解答每一个问题。”
胡阿姨:
“每月终于不用再‘大动干戈、劳师动众’地折腾了,家庭医生真是解了我们全家的燃眉之急啊。”
黄浦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始终将签约居民获得感的不断提升作为追求目标,在逐步扩大签约覆盖面的同时,以打造“一社一品”为抓手,不断深化服务内涵。一系列聚焦儿童、中青年、慢病患者及有康复需求居民的特色签约服务也孕育而生,形成了众多具有吸引力的签约服务架构。
那么,不妨随小编一同来看看《打响服务品牌,共建健康黄浦》专题片,了解一下这些特色服务吧。
说到这里,想必有很多还没有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们都想要更近一步地了解“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吧,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一些签约服务问答图。
文末为大家奉上黄浦区家庭医生签约地点一览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贴心地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移动签约”服务,家庭医生通过手机app,在居民小区、楼宇就能完成 “1+1+1”签约哟。
单位名称
地址
南京东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黄浦区北京西路112号
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黄浦区宁波路321号
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黄浦区陕西南路147号
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黄浦区淡水路285号
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黄浦区中华路1525号
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黄浦区丽园路712号甲
老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黄浦区学前街81号
小东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黄浦区光启南路225号
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黄浦区瞿溪路987号
半淞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