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松江新闻

急救平均反应时间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列

2019-1-22 0:00:00发布98次查看

“叮铃铃……”1月8日0时9分,松江区医疗急救中心调度指挥中心的急救电话响起,0时12分,急救车从车墩急救分站驶出,5分钟后,抵达急救现场车墩影视城。
  “急救人火速赶至急救现场的身影天天有、时时有。”据中心主任吴卫华介绍,2018年全市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为13.71分钟,松江为12.04分钟,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列,其中,12分钟到达率达72.9%,病人满意率达98%。快速反应、病患满意,这样的成绩得益于中心注重厚基础、强能力建设,千方百计提升急救效率。

  缩短服务半径

  2辆标准化急救车24小时待命,急救车配置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除颤仪、呼吸机等先进急救设备。自2016年以来,中心逐年增设新桥和石湖荡急救分站,总出车量达7818车次。去年10月22日,伴随着洞泾急救分站的正式运行,松江急救服务半径缩短至4公里。
  新设立的洞泾急救分站每天安排8小时值班车,截至1月8日,该分站共出动急救车139车次。对于浦南地区的患者而言,急救分站的设立意义更为重大,今年,泖港急救分站也将着手建设。此外,九亭、石湖荡分站的标准化扩建布局规划也已提上议程。
  如今,全区12个急救分站共安排12辆救护车24小时值班。此外,还有3辆急救车提供白天8小时的值班服务。

  更新急救设备

  增设分站至关重要,但对于需进行心肺复苏的危重患者而言,与死神赛跑更离不开功能强大的急救设备。
  “急救车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抢救室。”去年12月8日夜里的急救场景令新桥分站急救医生戴医生印象深刻。21时47分接到急救任务,22时赶至急救现场新桥镇新南街华泽新苑,74岁的患者杨老伯意识不清,将其转移至急救车后,除了对杨老伯进行人工胸外按压外,气管插管、加压给氧、心电监护、静脉注射、静脉输液等急救处理都用上了。“如果车上没有除颤仪、呼吸机、心肺复苏仪,送到医院多半也无济于事了。”戴医生感慨道。事实上,戴医生的感慨不无道理,除颤仪、心肺复苏仪都是更新急救设备才配备的。据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心心肺复苏成功病例由2017年的15例上升为22例。

松江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