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委为了解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落实情况,央视cctv专程采访上海市民办新华初级中学,这所学校厉害在哪呢?
全国红十字模范校了解一下
我区全国红十字模范校——上海市民办新华初级中学,在虹口区教育局和虹口区红十字会的直接领导与指导下,学校在急救知识的教育与普及上形成了自身的教育模式。
一、规范化的制度建设与高效化的组织建设
学校制定了《校园公共安全应急预案》,使学校的急救工作有章可依,明确规范。学校还成立了以校长、副校长为组长的健康促进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总负责,分管领导分头抓落实,有关负责人具体实施的健康卫生工作网络。
二、专业化的人员配备与标准化的硬件设施
学校聘请了取得《医疗机构执业医师证》的专职卫生保健教师——主治医师、医师2人。并且积极组织学校的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参加市区红十字会举办的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并进行了考核,所有培训人员均通过了考核。
学校设置了标准化的急救知识技能操作室,操作室的面积大于60平方米,并按照红十字的要求标准,配备了相关的器材设备。
三、个性化的教材设计与合理化的教学安排
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需求,学校的急救知识教育主要有:气道异物阻塞,心肺复苏,毒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溺水的应急处理;烧伤的应急处理;骨折应急处理(固定、搬运);体育健身中的安全、体育健身中的损伤与防治;意外伤害和急救常识等。
学校还结合急救知识与学生的特点,自主编写了《珍惜生命保护自己——做个对自己负责任的健康小卫士》的校本教材。
学校从2013年起在新中预年级的教学中专门安排了4课时(基础2+拓展2)每课时60分钟)兴趣课,开展应急救护知识进课堂活动,用来更好地落实对于学生的急救知识的传授,由体育教师和卫生保健教师承担教学。
近年来,在市教委、市红会等组织举办的各类市级大型学生应急救护比赛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校曾荣获:
上海市民办新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中小学第一届世界急救日比赛荣获
一等奖
2017年上海市校园中小学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比赛荣获
团体一等奖
上海市民防知识救护比赛荣获
二等奖
上海市青少年健康教育知识竞赛
二等奖
在课堂教学之外,学校还通过急救知识、技能考核和竞赛,社团活动、健康教育专题课等课内外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形式,提高各年龄层学生的自救互救本领和自我保卫意识。
学校还注重引导、带领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学校一直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区红十字各种主题宣传日大型应急救护宣传互动体验活动。
去年5.12国家防灾减灾日,区内多部门在鲁迅公园联合举办的“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民防集中设点宣传活动。
世界急救日,学校联合街道红会、医院联合开展〈交通安全“救”在身边〉为主题的大型主题培训活动……
在老师们的带领指导下,在各种参赛中屡获奖项的学生救护队员当起小老师面向同学、市民群众展示心肺复苏、aed,及创伤救护包扎的操作方法。
在提升学生救护意识、技能,综合素质的同时,也提高、带动着辖区群众的急救知识的普及和自救互救能力。
在该红十字模范校的带动下,红十字应急救护进课堂,由点到面不断推进急救知识的传播,引导人人学急救、生生会自救,构建可持续的自救互救理念。呈现了向各年龄、多层次人群提升急救意识,普及急救知识、技能的良好辐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