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结果出炉啦
经单位提名、评委初评、网络投票、专家终评,大家关注的2018浦东大调研十佳典型案例结果出炉啦!除此之外,此次评选还特设公众关注奖。跟着小布来看看有哪些案例获奖。
2018浦东大调研十佳典型案例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临港地区管委会
特斯拉超级工厂落地彰显临港速度
去年,上海市政府和特斯拉签署合作备忘录,合作推动在临港建设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临港地区管委会借助大调研,摸清需求精准服务,为项目量身定制工作方案,制订专门服务清单、建立全方位工作对接,加强对项目方辅导,提前介入项目落地各环节,对规划调整、土地储备、农转用及征地等关键流程进行并联推进,大大缩减项目拿地时间,推动项目方成功实现土地摘牌,创造从项目签约到拿地仅用3个月的新速度。
区委办
蹲点调研周浦界浜村,探索浦东乡村振兴之路
去年2月以来,浦东新区区委办公室采取党支部专题调研形式,深入周浦镇界浜村,开展为期近3个月的“蹲点式”调研,走访村民1300多户,召开镇、村代表座谈9场80余人次,完成调查问卷800多份,形成近2.5万字调研报告,收集上报问题建议267条,帮助解决村民反映集中的桃子销售难等问题,目前调研中发现的所有问题均有了解决方案或措施,为探索浦东乡村振兴之路进行有益尝试。
区府办
“三式大调研”推动“平价菜柜”建设
去年,根据杭迎伟区长对区政府系统开展“蹲点式、体验式、联合式”三式调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区府办、商务委开展新区平价菜柜三式大调研,与买菜的、卖菜的、管菜的各类人员,进行“面对面”“膝并膝”的交流,认真倾听第一线心声,推动新区“平价菜柜”建设。
区委组织部
打造高素质居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浦东居村党组织书记在思想状态、队伍管理、推进工作、自身能力和抓班子带队伍等方面的不足,区委组织部以居村党组织换届为契机,紧扣选育管用四个环节,严把选人关,抓好培育关,强化管理关,优化用人关,探索形成一批创新性强、针对性强、长期有效管用的居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机制和方法。
区地区工委
推进“家门口”建设,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去年,区地区工委通过大调研深入了解群众需求,以《“家门口”服务规范》为标准,在居民区建“家门口”服务站,在村建“家门口”服务中心,做实“四站一室”(党建服务站、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文化服务站、联勤联动站、卫生室),持续提质增能,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区市场监管局
突破试点瓶颈,推动mah制度全流程落地
针对研发型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无法自行销售已落地试点产品的问题,新区市场监管局去年通过深化调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协同推出创新举措,打通了试点全流程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并最终发出全国首张有“药品委托生产”经营范围的营业执照。
潍坊新村街道
打造新时代商圈党群服务空间
去年以来,潍坊新村街道结合大调研,紧扣家门口服务体系和楼宇党建转型升级主题,聚焦楼宇这一“竖起来社区”的“组织力困境”,在百联世纪一楼服务台、屋顶花园、地下2层活动室等多个点位的公共空间进行布局,形成了“五hui功能”、“四ke机制”和“多ting设置”特色,探索打造“世纪hui客厅”开放式党群服务新空间。
金桥镇
党建引领居民自治,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试点成功
针对大调研中,老旧小区老年居民提出加装电梯的需求,金桥镇开展排摸,选取永业二居37号楼作为试点,通过党建引领社区居民自治,以“业主主体、社区主导、政府引导、各方支持”为原则,37号楼建立由居民区楼组长和党员骨干组成的加梯工作自治管理小组,在意见征询和自筹资金环节,打通“民意关”,实现居民工作居民做。在城建中心、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业主的共同努力下,试点项目正式开工安装,圆了老旧小区年老居民的“电梯梦”。
张江镇
破“堵点”守“空间”,大调研深入服务科学城建设
去年,张江镇会同张江管理局等单位对区域内待开发土地进行细化梳理,针对土地管理存在的盲点、弱点,借助“体验式”调研,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当“巡查员”组成“找茬队”,现场会诊,明确责任部门、时间节点和处置措施,通过建立“人防”+“技防”的立体式管理网,提升土地管理能级,为科学城建设守住土地、守好空间、守护环境。
航头镇
实施“三导三同步”,开启“农居焕彩”计划
针对大调研中农民自建房“老大难”问题,航头镇开启“农居焕彩”计划,提出“三导三同步”的“双面绣管理”(样板倡导、导师指导、政策引导,设计与审批同步、监管与建设同步,验收与发证同步),既根除农民自建房“野蛮生长”乱象,又重塑“江南水乡,粉墙黛瓦”的农居风貌。
公众关注奖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区建交委
扎实推进“一路一骨干”“一镇一策”试点
大调研中,公交出行是浦东老百姓反映较为集中的话题之一,各类问题建议达1700余条。新区建交委深入开展“蹲点式、体验式、联合式”调研。通过线上线下深入调研,在浦东南路和金桥镇分别试点了“一路一骨干”和“一镇一策”,居民出行的便利度舒适度明显提高,控本增效成效明显。
高行镇
精细抓好“菜篮子”,精准服务“大民生”
针对大调研中群众反映的买菜难、菜价贵等“堵点”“痛点”问题,高行镇通过培育新形态、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打造“价格亲民、服务利民、质量喜民、环境乐民”的“3.0版”菜场,在全区率先实现镇域菜场平价菜柜全覆盖、传统菜场升级提品质、配套便民服务惠民生。
惠南镇
将大调研融入阳光动迁
去年4月,惠南镇首次采用阳光新政启动红光村“城中村”动迁,在短短30天的协议置换签约期内,坚持调研开路,深入动迁一线,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顺利完成协议置换签约786户,签约率达95.5%,成为惠南镇动迁史上签约期最短、签约率最高的项目,为惠南今后的动迁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全区的动迁工作提供可参考的“惠南经验”。
陆家嘴街道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探索“家门口”服务提质增能
去年,陆家嘴街道结合大调研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和需求,街道着力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以“家门口”服务提质增能为抓手,推动社区事务在“家门口”办理、服务在“家门口”提供、项目在“家门口”对接、资源在“家门口”集聚,成为浦东新区“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