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月18日报道:徐芳(化名)40出头,这几年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刚开始出现爬楼气喘的时候,她并没有当回事,以为只是带娃导致的疲劳。但后来平地上走走,她也觉得气急,便跑到胸科医院就诊。一纸ct报告出来,“肺纤维化”几个字尤为扎眼。
纤维化伴肺气肿患者的肺部ct
内科医生告诉她,“肺纤维化”不可逆,药物可以控制病情发展,但最多也就能管一两年,想要求生,唯一的出路就是肺移植。
这两天,《人间世2》第三集《呼吸》播出,大众再次将目光投到尘肺群体。因为职业病导致的肺纤维化,呼吸困难,终日需与吸氧管为伴,肺移植是患者们活下去的希望。不过,千万不要以为“肺纤维化”离我们很遥远。事实上,肺纤维化不仅会出现在尘肺、矽肺的劳工身上,也可能出现在徐芳这样诱因不明的患者身上。
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徐芳已经进入了肺移植等待列表。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杨骏说,肺纤维化病程进展很快,如不干预,病人5年内就可能因为呼吸衰竭而死亡。而在等待移植的时间里,大部分病人连走路都困难,他们的绝大多数时间需要躺在床上靠氧气维持生命,毫无生活质量。
肺纤维化多在40—50岁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呼吸困难是肺纤维化最常见症状。轻度肺纤维化时,呼吸困难常在剧烈活动时出现,因此常常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当肺纤维化进展时,在静息时也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的肺纤维化患者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乏力等。
肺组织纤维化的后果严重,会导致正常肺组织结构改变,功能丧失。当大量没有气体交换功能的纤维化组织代替肺泡,氧气就无法进入血液。患者呼吸不畅,缺氧、酸中毒、丧失劳动力,严重者就会死亡。活命的“船票”是进行肺移植手术。
从2002年起开展肺移植手术以来,上海市胸科医院已经完成了近70台手术。虽然每年的移植量不足十台,但这个总量在全国排名已是前五。比起需要做肺移植的总量,最终能接受移植的患者非常有限。杨骏说,原因来自各个方面。
一方面,肺移植的费用让很多尘肺、矽肺患者望而却步。除去手术可能需要几十万费用,术后病人还需要终生服药来抗排异和感染,由于很多药物不在医保目录,没钱治疗是很多患者放弃移植的理由。另一方面,供体紧张,手术难度大,5年生存率仅六成也导致不少患者不愿意选择移植。
但移植确实让很多患者获得了新生。接受肺移植一年后,有患者给杨骏发来了自己旅行的照片;肺移植两三年后,有人网店生意红火,有人甚至开始恢复慢跑。70多岁的陈赫(化名)因双侧支气管扩张接受了双侧肺移植手术,7年后,他因慢性排异再次接受了单侧肺移植,如今80多岁的他仍在幸福地安度晚年。
事实上,国际上再次肺移植患者占所有肺移植患者比例仅为5%,国内再次肺移植的病例也极少见。上海市胸科医院至今已经完成了4例肺再移植手术,生存时间最长的患者已经生存了11年。
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完成2万余例肺移植手术,这意味着,肺移植手术已是非常成熟的治疗手段。不仅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命,而且极大地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肺移植手术成功率可达到90%以上,多数病人术后可恢复正常工作。据介绍,随着抗排异药物的更新,肺移植术后长期生存者越来越多。移植后的并发症包括感染、排异等已经有了很好的有效的药物预防和治疗。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气喘是肺纤维化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之一,这主要由缺氧引起。患者容易咳嗽,一般为干咳,早期无痰。这样的情况易被人认为是运动后的体力不支而被忽视。如果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喘憋加重,则应及时就诊。ct早期检查可明显、清晰显示肺纤维化患者肺部呈蜘蛛网一样的小蜂窝阴影。有时会有肺间质纤维化或肺间质病变,这需要有经验的医生结合症状与病史,进一步地检查和诊断。
纤维化伴肺气肿患者的肺部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