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松江区“两会”正在进行中,在陈宇剑区长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哪些“热词”?跟着小松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廊一核九城
01
“一廊”,即g60科创走廊,重点依托g60高速和沪苏湖高铁两条通道,形成要素汇聚、统筹整合、功能互补、辐射带动的科创走廊空间。“一核”,即全球科创中心——上海。“九城”,包括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等城市,九城市共同聚焦规划对接、战略协同、专题合作、市场统一、机制完善五个着力点,将g60科创走廊打造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网通办
02
上海市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最新改革举措,依托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线下办事窗口,整合公共数据资源,加强业务协同办理,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动群众和企业办事线上一个总门户、一次登录、全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专精特新
03
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专业化要求主攻某一特殊的客户群、某一产品的细分区段,在行业细分市场领域内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精细化要求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或先进知识,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特色化要求企业产品或服务具有独特性、独有性、独家生产的特点。新颖化要求企业拥有强大原创能力、创新活力和价值潜力。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
04
包括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项改革试点。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在全国33个地区进行试点。
耕地质量保护险
05
通过购买政策性保险的方式,探索试点以奖代补耕地质量保护的扶持政策。旨在发挥粮食生产经营者保护耕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保护和提升松江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品一标”认证率
06
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有效期内获证农产品产量与上年度统计局公布本区农产品总产量的比例。
“云间吾舍”田园综合体
07
是全市目前唯一得到市财政支持的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建在五厍农业园区,涉及面积约1万亩。主要规划为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区、泖田生态区、休闲生活区等3个功能区,通过提升产业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加强休闲旅游设施建设,使之成为以产业为基础、以花卉为特色、以休闲旅游为发展新动力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基地。
海绵城市
08
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其本质是根据城市生态需求,以城市雨水综合管理理念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促进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改善城市的水循环过程。
“1 3 x”影视产业格局
09
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提升影视产业发展能级,打造“1 3 x”发展格局。“1”即建设松江大型高科技影视基地,“3”即构建人才培养孵化类、影视制作投资类、影视取景拍摄类等3类特色影视摄制服务功能区,“x”即整合若干影视产业资源。
一河一策
10
指在河湖管理与保护过程中,针对每条河道的实际情况,通过仔细排摸存在的问题,明确责任主体和治理措施,提出工作计划安排,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国考、市考断面
11
国考断面指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对上海市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本区境内共有2个国考断面,分别为圆泄泾、大泖港。市考断面指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对各区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本区境内共有24个市考断面,主要分布在骨干河道。
街心花园
12
指依城市道路、商业街区或居住区等建设的,具有标识观赏、游憩服务、文化展示等功能,并能彰显上海城市风貌特色的小型开放公园绿地,其面积一般在500—5000平方米。
垃圾分类两网融合
13
指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生活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融合,通过融合实现生活源再生资源与其他类别生活垃圾的统一分类交投、分类收运和资源循环利用。
睦邻点
14
社区内邻近居住的老年人,依托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自觉发起、自愿参加、自主活动、自我服务的社区非正式组织形态。
幸福老人村
15
为农村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护和上门护理的养老服务设施综合体,是松江区在农村地区创新探索开发的原生态互助式养老服务模式。一般采取农村嵌入式设置,辐射周边村庄。
智慧微菜场
16
有别于传统菜市场的新型售菜模式,采用自动售菜机、网订店取等形态,达到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智慧微菜场不仅可以保障新鲜蔬菜的供给,又可及时补充到位,满足市民的多元化需求。
证照分离
17
主要内容是通过进一步清理和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推动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由审批改为备案,推动一批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提高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多证合一
18
自2015年10月1日起,由市场监管部门发放加载了统一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并将收集的相关数据通过部门间数据共享平台进行传递,相关行政部门不再发放纸质证件,实现“一码通用、一照通办”。自2018年6月30日,上海按照国家有关工作部署正式实施全国统一“多证合一”改革,将部分涉企证照事项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首批实行“二十四证合一”。
一窗通
19
上海市办理开办企业手续的最新改革举措,通过整合原先分散在各部门网站的网上办事系统,实现了申请人只需进入“一窗通”服务平台即可一次性完成开办企业的申报。
全市通办
20
指政府部门通过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打破居民群众办事过程中存在的户籍地或居住地限制,通过建立全市统一的信息交互平台,让居民群众在全市任何一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均能申请办理事项,从而减少奔波,实现“就近办事”。
黄桥村乡村振兴示范村
21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上海于2018年启动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黄桥村被列为首批9个示范村之一,力争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宜居、宜业、宜游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保留建制村。
交通“四类设施”
22
指有关交通标志、标线、可变车道、路口诱导屏等交通设施。完善交通“四类设施”,有助于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管理基本条件,保障人民群众交通出行便利和安全。
城市大脑
23
将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数据连接起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整合,对城市进行全域的即时分析、指挥、调动、管理,从而实现对城市的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
托幼一体化
24
指将0—3岁儿童和3—6岁儿童的教育有机联系,进行一体化的规划、管理和教养。
好邻居
25
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培育社区意识、扩大社区服务有效供给,构建集“空间体系、价值体系、生活服务体系、社会参与体系、激励表彰体系”五位一体的15分钟社区服务体系,打造具有松江特色的社区服务品牌。
电子政务云
26
结合云计算技术,把传统的政务应用迁移至云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信息化基础设施共建共用。
(资料来源:2019年松江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