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保背景
去年7月,围绕加快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目标,上海出台了健康服务业50条政策意见,聚焦健康医疗、健康服务、健康保险三个重点领域。在健康医疗方面,意见提出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以满足老百姓对高水平医疗的需求。随即,一批社会办高水平医疗机构迎来了政策春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纳入全市统一的医保结算系统。
医保开始“保高端”了? 并非如此。
医保不是托底保基本的吗?医保盘子本来就不宽裕,现在去给到高端社会办医疗机构,合适吗?
针对这些疑惑,市医保部门回应,完全不会出现“挤占盘子”的现象。
上海市医保中心副主任
这些高端医院纳保,其实对于我们医保中心来说,就像其他的社会办医疗机构纳保是一样的。他们的纳保条件,以及我们给他们的医保的支付政策、结算范围,都是和其他纳保的医疗机构完全一样的。
也就是说,如果某项医疗服务,在公立医院是30元,全部属于医保结算范围,而这项服务在这些医院里是100元,那么医保结算的金额依然为30元,多出来的70元由病人自费。此外,病人在这些高端医疗机构里就医的时候,也需要认定参保人身份后,才能进行医保结算。
举个例子。黄先生是一名肺癌晚期患者,今天来到嘉会医院复诊,讨论术后第二阶段化疗方案。会诊后,医生决定采用治疗转移性癌症类药物贝伐珠单抗为主的化疗方案。
随后,黄先生拿着医保卡在前台直接结算付费,医院账单显示,6盒贝伐珠单抗总金额为13942.2元,而该药物属医保药品范畴,对应医保价格为11605.5元,自费部分就是2000多元。
但是,这只是纳入医保的贝伐珠单抗这一种药的支付情况。在黄先生的整个化疗方案中,还有十多种药品,其中不少药品的医保报销比例并没有“贝伐珠单抗”这么高。此外,还要算上社会办医疗机构在药品和耗材、诊疗费等方面的自主定价加成,最终,黄先生的账单总金额显示为3万多元,可医保报销部分为14000多元,自己还要支付16000多元。
“自主定价加成”是什么?
以药品为例,药品加成就是医疗机构在药品批发价基础上加价卖出。2017年7月1日开始,我国公立医院全面施行“药品零加成”。不过,社会办医疗机构施行的是“自主加成”定价体系。除了药品意外,诊疗费(对应公立医院挂号费)、耗材等都会加成。嘉会国际医院告诉记者,他们院的加成在15%左右,与业内同行持平。
还是以黄先生为例,根据他的病情复杂情况,医院开的诊疗费是800元。最后结算时,诊疗费一栏黄先生可以根据医保系统内的名目进行“25元挂号费”的结算抵扣,抵扣金额是19元。所以黄先生自费的诊疗费就是800-19=781元。
纳保使有需求患者和高端社会办医疗机构双赢
嘉会国际中心数据显示,自从纳保后,三个月来患者人数已经实现了翻番。新增患者,大部分是没有时间去公立医院排队;还有一些是外企员工,商业医保再叠加基础医保,费用就大大降低了;当然,还有一些是希望通过国际医院寻求到不同治疗方案的疑难重症患者。
医保部门表示,近年来本市的社会办医机构纳保工作已经实现常态化,只要是符合纳保条件的都能提出申请,2018年全年共纳入46家社会化办医机构。从实施结果来看,将高端社会办医疗机构纳保,也的确达到了“健康50条”中提出的“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以满足老百姓对高水平医疗的需求”的目标。
已纳入医保结算的社会办医疗机构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
嘉会国际医院
德达医院
医保病人在这三家医疗机构就医,医保费用由医保基金予以结算,剩余部分由病人自己承担或由商业健康保险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