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虹口率先引入AI“智慧救援” 明天就可能建在你家小区

2019-1-17 17:42:35发布46次查看
  还记得《机器人总动员》中,那些勤劳工作的小机器人吗?
如今,人工智能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它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更好的保障我们的人身安全。
今天小虹给大家介绍一个,能救援的ai技术“智慧眼”,这是虹口区在全市率先引入的“互联网+”电梯监管模式。
什么是“智慧眼”?
你知道吗?现在电梯内都有人工智能ai技术,可以实时检测到乘梯人的情绪和动作,并在紧急时刻自动报警。
原来,这是区市场监管局与区安监局联手于去年率先引入的“智慧电梯”监管模式。在试点过程中,不少乘梯人都对这项创新的“互联网+”电梯监管模式赞不绝口,有的居民还为它取了新名字——“智慧眼”。
如何实行“智慧救援”?
实时感应乘梯人安危
“智慧眼的灵敏度太高了,真的能实时感应到乘梯人的行为。”
近日,在虹口区的一家养老院,年届90岁高龄且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李阿婆在熄灯后,趁工作人员不注意独自走进了电梯。但李阿婆不知道如何走出电梯,于是就在密闭空间内来回走动。
此时,电梯内安装的云梯系统识别了李阿婆的行为,并马上通过短信、“维小保”app和电话等多种渠道,将该起电梯困人事件报送至物业和维保救援人员。工作人员及时赶到,将李阿婆带离电梯,整个救援过程仅用时8分钟。
过去,像李阿婆这样不具备自理能力的老人被困电梯,很有可能引发危险后果。即便老人知道如何使用电梯救援铃求救,完成救援至少也要半个小时以上。
更不用说电梯内空气不流通,也没有通信网络,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救援,对被困人员的身心都是一种折磨。
如今,基于电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技术的电梯安全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平均11分钟、最短5分钟的“智慧救援”,而且在乘梯人等待救援的过程中,电梯内的液晶屏还会自动播放电梯安全劝阻视频,持续安抚被困人的情绪,以防二次伤害。
同样,乘梯人若有打架斗殴等危险行为,云梯系统的人体感应功能也能快速识别,并将电梯运行状态转为“异常告警”,在播放劝阻视频无效后,云梯系统会将乘梯人的危险行为传输至物业监控中心,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安全乘梯环境。
“大数据监控”有效降低电梯事故
去年8月,云梯系统检测到虹口区一栋居民楼的电梯有8次超速告警,经与维保人员沟通,隐患得以迅速排除,至今,已试点的12台电梯均无超速现象发生。
体验过的市民表示,“智慧电梯”提升了他们乘梯时的安全感,就像买了保险一样。原来,这份安全感不仅来自高效救援,还与从根源上降低电梯事故发生频率有关。
乘梯人只要扫描电梯液晶屏上的二维码进入云梯微信小程序,就能获悉电梯的“体检报告”,每项检测数据都做到透明化,消除市民对电梯安全性的顾虑。
刘女士说,以前自己从来不会看电梯内的检测标识,现在一项项数据都非常直观地出现在眼前,慢慢也养成了每天扫码看一眼电梯运行状态的习惯。
除此以外,乘梯人还能在小程序内对电梯进行打分评价,不仅调动了市民自主维护电梯安全的积极性,也加深了他们对电梯安全知识的印象。
当然,电梯安全离不开日常的维保工作,通过云计算产生的电梯维保数据,让物业公司能够远程知晓维保人员的工作效率。
电梯发生运作故障后,若维保人员救援不当,该数据还能为物业公司和乘梯人追溯事故责任。
对维保单位而言,通过平台数据诊断结果,可以提前预知电梯潜在的安全隐患,抓住主要风险问题,有针对性地维保不仅能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也能有效提升维保人员的工作效率。
“智慧电梯”是以科技手段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的一种先进监管模式。
下一步,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会同区安监局等部门,在“智慧电梯”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加大普及推广力度,为全面铺开“智慧电梯”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