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闵行第四次发布平安指数 首度公布区内城市安全新感受

2019-1-17 15:20:25发布34次查看

东方网1月17日消息:“有一条多晚都可以放心跑的跑道。”“和窗户上的防盗铁栅栏说拜拜。”“逛街时双肩包怎么时尚怎么背。”“礼让行人,看灯过马路从习惯变成本能。”“拿出手机就能和自己的安全顾问对上话。”这是近日闵行区在“2018年度平安指数发布会”上最新公布的2019年闵行城市安全新感受。新感受意味着什么?新感受会不会实现?这些问题都在发布会上得以解答。
  两年四场指数发布会:打通协同治理的“任督二脉”
  位于上海西南角的闵行区过去被称为“城乡结合部”,而近年来,闵行已经进入“现代化主城区”的行列。经济指标节节攀升,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但是,与之不匹配的却是居民的感受度没能跟上变化。在近年全市的居民安全感测评中,闵行居民的安全感始终都处于低位。“住在闵行不安全”,一度成为管理部门的痛点。
  为了走出这一困局,闵行深入研究居民安全感与城市安全状况的关系,发现既有职能部门没有找准问题症结,对症下药的原因,也有沟通不充分,需求不对应,工作没有做到居民“心坎里”的问题。“没对症”和“没贴心”堵住了居民安全感的“感知经络”。为了让居民的“主观感知”和安全的“客观状况”对称起来,让职能部门联合发挥“1+1>2”的作用,让居民也参与到城市的平安建设中来,指数发布会应运而生。
  发布会主持人表示,影响居民安全感的因素分析一直都是他们的课题。研究发现,影响安全感的因素多元广泛,涉及社会综合治理的方方面面,如发生入室盗窃案、小区安防设施差、甚至小区有流浪狗,都是影响居民安全的因素。而在客观因素之外,还有居民获得的信息不充分、不准确的原因。例如小区里连续发生两起入室盗窃案,但是消息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十几起,整个小区人心惶惶,即使社区民警解释了也效果不佳。”
  为此,党支部、居委、物业、业委会、平安志愿者,乃至居民,都参与到了“平安建设”工作中来。群租整治持续推进、维修基金加速“解冻”,安防建设日新月异。曾经让闵行居民最感到不安全的“入室盗窃”案,如今以每半年下降50%的速度锐减,零发案小区从两年前的347个增加到了如今的620个。
  发布会不仅加快了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把多种力量集合在了一起,社区管理者们和居民们不再是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关系,而是都成为了参与者、实践者。马桥镇旗忠村党总支书记周宝娟说:“在工作成效还没有完全显现的过程中,要让居民们了解我们在做什么,开展了哪些工作,为什么要开展,居民可以做什么?大家见证和参与这个过程,安全就会在居民心中落地生根,成为安全感。闵行有很多本地居民,过去住农村,现在住楼房,不习惯楼道的电控门,人为去把它开着,就有安全隐患。你平时去劝,不一定有用。但是你给他看从地图上看案件高发区域、告诉他们教孙女把手机放在男朋友的口袋里,被偷的概率少一半,这样内容他们听得进。”四次发布会都参加了的古美八村居委刘琪书记也很认同发布会的沟通方式:每次发布会,各街镇的居村委干部、派出所领导、社区民警、居民代表都会参加,这样的机会平时并不多。但是半年一次发布会会把大家聚到一起,让大家觉得这是“闵行一家人”。指数发布会,是打通了协同治理的任督二脉。
  报警少or破案多怎么选“智慧绣花”订制“个性方案”
  平安是什么?是“没有居民报警”还是“抓完所有坏人”?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发挥最大效能,如何动态掌握地区的安全状况?作为城市安全管理的最小单位派出所,过去,回答以上问题多凭经验,抑或是抓住突出问题,“下狠手”整治。而如今,闵行区基于数据思维的“智慧管理”不仅让决策更精准科学,还对优化警务工作流程、警务管理,提高效能带来了红利。
  纯居民住宅社区是古美街道的主要城市形态。不同社区因为建造年代不同,停车位数量差异,使得“挪车”类警情长期高居不下,全所五分之一接警工作量都是“挪车”。居民王女士说,自己的私家车常常不是被人挡了道,就是被刮蹭。司机停车习惯不好,车位紧缺,管理不当都是问题,但是物业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只能报警。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如今王女士只要报警,一般小区保安就能很快找到车主。而如果无法处置,派出所指挥室也可以在警用地理系统上看到报警地点,并调度距离最近的民警处警,占到车辆侧车主信息也会一并推送到民警到警务终端上。而居民只要扫描附近门弄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知道自己所在的精确位置,并给民警留言。科技手段为民警省去了来回奔波的重复消耗,也为他们开展社区管理工作腾出了空间。如今古美地区的责任区民警,都是综合掌握各类警务基本技能的“全科民警”。为了分流如“挪车”这样的非警务类警情,古美路派出所建立了车牌信息库,确保物业能准确、及时掌握相关车主信息,同时,“全科民警”发挥业务优势,指导物业配置了便携式挪车器、重新设计小区车辆出入路线,从根本上为居民们解决了难题。
  而对于商圈众多、交通复杂的虹桥、梅陇居民来说,需求也有所不同。虹桥镇镇长周胜春坦言,爱情海、万象城这样超大体量的商圈入驻虹桥,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安保压力。虹桥镇、商圈安保部门、派出所早早建立了沟通机制,对商圈人流密集区域的安全管理已经渗透在招商、营销等所有的环节中。酒吧出现醉酒顾客的概率更高,安保部门会建议设置在距离洗手间更近的位置。网红餐厅会有较多顾客等位,安保部门会建议不要设置在电梯口。
  在梅陇,派出所所长傅雷军介绍,梅陇地区治安形势较为复杂,易滋生出形式多样的违法犯罪,常见的如偷盗电瓶车,新型的有非法集资等经济类犯罪。“违法犯罪很容易感染,不掌握情况、不及时破案,案件在这个小区域就会高发。所以,我们对每一种警情都保持高度敏感,并采取‘高压压制’的方式,不让任何一种区域违法成为‘趋势’。”例如在梅陇,只要是违法类警情,都会有不止一名民警出警,还会增配专业的图像侦查、现场勘查民警,临时组成一支专门处置小组同时处警。基于这一机制,梅陇的偷盗类警情今年下降了40%,75%的嫌疑人在立案后当月被抓获。
  这样的例子在闵行还有很多,马桥飞碟苑的“智能安防系统”,不仅解决了小区的安全问题,还解决了噪音扰民、群租、乱扔垃圾的问题;虹桥的“综合窗口”通办模式,不仅业务项目更多,办事速度也快了;华漕的警情跟踪增援模式,警情反应速度缩短5分钟,纠纷类警情下降10%。
  以报警数据为切入口,精准分析辖区安全问题,打通政府部门之间的壁垒,“订制”解决方案,智慧运作,这样城市安全管理不仅更精细了,也更高效了。
  从安全到平安城市新感受很“洋气”
  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继2015年闵行区实现报警类“110”及侵财类“110”数量首次“双降”后,两项数据持续向好,特别是2016年至今呈现加速下降态势,违法类警情“110”减少近20万起,总量只是三年前的2/3。全区安全感得分提高了2.34,为全市增幅最大的区。
  平安,不仅是治理效果的呈现,还让居民们有获得感,这也是此次“安全指数”更名为“平安指数”的原因。发布会最后,闵行区24个派出所所长悉数公布了针对本辖区的“平安目标”。所长“立旗”,表达了职能部门的决心。从内容来看,有的关注警民沟通,有的关注降低案发。主持人将这些内容作了归纳总结,最后梳理出了2019年闵行城市安全五大新感受:“和窗户上的防盗拦说拜拜”“逛街带的包怎么时尚怎么背”“多晚都能夜跑”“中国式过马路彻底out”“拿出手机”就能和警察蜀黍对上话。
  据悉,这些“旗”大多已经在实现的过程中,有些则是未来几年的努力方向。比如“拿出手机”就能和警察蜀黍对上话。目前,闵行全区已经安装了八万块标准地址二维码门弄牌,很快,居民将就能够通过扫描二维码,给社区民警留言,提供线索,真正让民警成为居民身边的“安全顾问”。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