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再不禁捕便无鱼可捕,“上海声音”推动水生资源保护
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通告称,自2019年2月1日起,停止发放刀鲚(长江刀鱼)、凤鲚(凤尾鱼)、中华绒螯蟹(河蟹)专项捕捞许可证,禁止上述三种天然资源的生产性捕捞。近一年来,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对此项研究高度重视。
去年3月28日,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在上海海洋大学揭牌成立。研究中心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和上海海洋大学共建,凝聚了国内外高层次专业力量和各类资源,多学科交叉研究长江大保护需求下的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为长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中心副主任唐议教授介绍,那时起,中心研究人员就开始了对长江刀鱼、凤尾鱼、河蟹等专项许可捕捞渔业的调研。“刀鱼资源已经严重衰退,洄游范围也缩小到长江安徽省江段以下。如果现在还不痛下决心禁捕,任其发展下去,再过几年真的会出现长江再无刀鱼可捕的地步。”
中心研究人员在实地走访中发现:近年来,随着长江刀鱼数量锐减,不少渔民已经转行,“有证无捕”、“有证不捕”的渔船不在少数。“根据我们的调查,多数捕捞长江刀鱼的渔民只是兼业,过去几年每艘捕捞刀鱼的渔船单船年收益为10-20万元。因此我们判断,实施禁捕不会对区域经济社会带来太大影响。”
在研究中心的努力下,一份份数据详实、结论明确的报告递交到农业农村部。
长江刀鱼资源的严重下降,加上社会的推波助澜,刀鱼市场价格一路攀升,2017年已经达到平均每公斤5000多元,一般社会公众已经无力消费。“这已经严重偏离了传统的刀鱼饮食文化,成为一种畸形消费了。”唐议对此很是痛心。
此次禁捕,正是为了让刀鱼资源丰富起来。在唐议看来,禁捕是为了恢复资源,若干年后,资源供应量多了,重新开捕后的价格或许不会像现在那样遥不可及。刀鱼的饮食文化方可重回历史原貌,刀鱼也能再“游”回百姓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