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停车位不足有哪些措施可以采用?停车有什么行为受到限制?违规停放的车辆该如何处理?这些困扰住宅小区停车管理的诸多难题都有了参考答案。日前,区建交委正式印发《浦东新区住宅小区机动车停放精细化管理与安全工作指引(试行)》。该《指引》就住宅小区停车管理涉及到的众多热点和难点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住宅小区停车问题一直是社会治理的难题。《指引》显示,浦东居住区配建车位总量为47.8万个,居住区夜间停车需求总量为74.3万个,如按现有泊位数计算居住区夜间停车缺口高达26.5万个,缺口比例36%。即便利用上383处道路停车点提供的近2.3万个车位,缺口比例依然很大。
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区建交委就小区停车问题多次深入街镇、小区开展大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2018年上半年,区人大常委会也牵头开展大民生调研,历时半年,完成关于停车难问题的分报告。区建交委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部分房管办、物业企业、居委会、业委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2018年9月,《浦东新区住宅小区机动车停放精细化管理与安全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进行公示。2019年1月,区建交委正式发布《浦东新区住宅小区机动车停放管理精细化与安全工作指引(试行)》。
该《指引》有不少亮点,其中针对当前停车困难、停车乱象,明确提出了公共安全优先原则、业主使用优先原则、资源合理利用优先原则、停车位倡导共享原则、车辆总量适度控制原则、分类管理与差别化收费原则、信息公开透明原则,凸显了当前加强小区停车管理的基本要求。比如在临时空闲时段,鼓励和倡导相关单位与住宅小区之间、业主与业主之间实行错时共享停车位;根据车辆大小、一户拥有车辆多少等情况,统筹考虑实行分类管理、阶梯差别收费;小区停车管理制度、方案、停车收费标准、共有车位使用情况、小区车位与车辆总量、停车公共收益收支情况等应按小区管理规约约定或政策规定实行公开。
《指引》还就停车管理涉及到的众多细节问题,给出了针对性的措施,涉及车位信息告知、缓解车位不足的举措、安全标识与设施、停放行为限制、停车登记管理与停车引导、固定车位轮候制度、违规停放车辆的处理、收费标准、公共收益管理、矛盾调解等多方面。
其中,《指引》在缓解停车难方面提出了“四大举措”,即内部改造挖潜、加强管理挖潜、共享停车设施、错时停放车辆。在违规停车处理方面,《指引》提出了“教管并重”——业主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对车主加强教育和引导;物业服务企业要立即劝阻、制止,当场劝阻、制止无效,或者事后发现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在车辆上张贴《车辆违规停放整改告知单》。
区建交委表示,出台《指引》也是一种导向,希望通过一系列措施、建议,发挥导向作用,加强住宅小区机动车停放精细化管理,突出与小区管理规约衔接,规范机动车停放秩序,保障住宅小区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助推更安全、更干净、更有序的“美丽家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