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奉城镇头桥中心城区开一家烤鸭店,过去,由于监管上缺少有力抓手,只要有门面,有设备,一夜间就能冒出头。
但现在,却远没有那么简单。“卫生不合格、排烟不达标、门前三包不到位,甚至是居民的一通投诉电话,都有可能让小店关门歇业。”来奉开烤鸭店11年,江苏人刘某深有感触,自去年社区开始试点推行商业经营准入制度后,“第一次觉得,开门做生意,必须得按规矩来。”
这个规矩,究竟有多厉害?
头桥社区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2.5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为制度推行范围,经营店铺开在这一区域中的头桥中路、奉飞路、同进路等8条商业街上,并能做到经营店铺房屋无违建行为、无“居改非”行为、无破强开门经营行为、无“三合一”行为、无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无安全隐患行为、无涉黄涉赌等行为,能做到诚信经营、市容达标、油烟不扰民、污水纳管等,就可以拿到商业经营准入资格,有望申办到经营许可证,进入到“正规军”行列。反之,则依法依规进行取缔。
面对“没得商量”的制度,很多“老爷惯了”的商铺主,却第一次想要与政府“握手言和”。
因为,在头桥中心城区,共有大大小小690多家商户,长期为5000多户居民提供五金、木工、服装、超市、百货、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服务,但因房屋性质(集资房无产证)等原因,近七成无法办理经营许可证。“如果按照规定来,这些店关掉后,很多老百姓会因此失业,这方便百姓开门七件事更会受到很大影响。”一位商铺主告诉记者,“现在,政府愿意帮助解决我们没有证的问题,我们为何不能做出一些尝试?”
历史的问题用改革的办法去做,因这份“诚意”,头桥中心城区有了越来越多的“改革者”。
在大庆西路上,原本租住在马路南侧的40多家商铺主动搬到马路对面或别处经营,让出安全通道,减少对马路南侧小学、幼儿园的影响。
原本散落在居民区里的五金店,响应社区号召,全部挪到新奉公路沿线,成为社区里的五金一条街。
原头桥农贸市场升级为生鲜超市,周边30多家餐饮商铺也逐步与之靠拢,形成了社区餐饮商圈。
当然,并不是简单的“归并”和“重新排列组合”就可以拿到准入资格的。为了检验商铺确实能做到各方面的达标,社区执法中心工作人员还会对照准入制度清单,对商铺进行“飞行检查”,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第一时间督促其限期整改,逾期不改则可能面临罚款,甚至停业。“让每一位商铺主都能有规范经营的意识,并且能真正做到规范经营,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社区相关责任人说。
新制度推行后,已有43家商铺拿到了新的经营执照,有近60家商铺因不达标已关停,头桥社区的商业布局正逐步得以优化,商铺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百姓满意度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