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魔都100:这幢欧洲花园住宅曾经住着一位诗人 他的名字叫柳亚子

2019-1-13 6:00:00发布45次查看
    柳亚子旧居位于复兴中路517号,是一幢法国现代式花园住宅,为近代民主革命家、南社创办人。建筑建于1926年的坐北朝南的法国式花园别墅,红瓦顶黄色墙面,黑漆大门。1932年春,柳亚子任上海市通志馆馆长时,典租此楼,直至1940年离开上海。寓所南向,为西式庭院格局。走过围墙进入黑漆大门后,可从屋外露天石阶拾级而上至二楼客厅,或由内屋阶梯步入二楼客厅。客厅西侧坐南面北陈列着一长排很高的书橱,里面所藏从辛亥革命前夕起直至20世纪30年代的各类刊物。三楼的左窗口里面就是柳亚子的工作室。
柳亚子居此期间,与廖仲恺夫人何香凝时有往来,从事抗日救国活动。并在此完成南社史料编纂,撰述《南社纪略》,完成手抄本《曼殊余集》以及《南明史纲》4卷、《南明日历表》1卷。在钱杏邨、郑振铎等人帮助下,完成有关南明的一些研究文章。离沪前,完成《柳亚子(自撰)年谱》。在中共地下党员张琼力劝下,1940年12月13日,携同夫人郑佩宜、次女柳无垢搭乘“亚洲皇后”号游轮避居香港。抗日战争胜利后,柳亚子返沪后仍居此所,多次应邀往思南路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为国共两党和平谈判奔走。
1949年2月,应毛泽东电邀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议。1950年10月11日由京来沪,在家曾与亲友欢聚。当时柳亚子精神爽朗,当场朗诵毛泽东《沁园春·雪》词以及他的和词。他在告别上海之际,将家中所藏明清以来的古籍图书、家传和自己搜集的南明史料、南社和其他革命史料、吴江地方文献4.4万册全部捐献给国家,收藏在上海图书馆。将上海旧居内的书籍等都赠送给上海历史博物馆。此后,长期寓居北京,1958年逝世。
柳亚子受聘上海通志馆后,在史以求实、志以存真的宗旨下,组织编辑部,制订全志25篇目,特设《公共租界》、《法租界》两编。1937年春,《上海通志》初稿完成11编,近千万字,部分已由中华书局印出清样。因日军侵华未能问世。从此,杜门却扫,奋笔著述,题寓所为“活埋庵”。1940年年底,离沪赴港。行前,虑及通志馆文卷资料,乃托胡道静联系,秘藏于震旦大学图书馆。抗日战争胜利后,得以完璧而归。今稿存上海历史博物馆。抗日战争胜利后,复居此。1947年10月18日,再次离沪赴港。
柳亚子是南社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也是南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大部时期内,南社社务的主持者,南社活动的中心人物,是他;《南社丛刻》二十二集的大部分的编辑、校印者,也是他;南社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的坚持者,更应当首先数到他。因此,他理所当然地被公认为南社的代表人物。
郭沫若评价柳亚子:“是一位典型的诗人,有热烈的感情,豪华的才气,卓越的器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他的诗感慨豪宕、沉郁深婉,热情奔放,独树一帜,开一代革命诗风,写了一部敢哭、敢笑、敢怒、敢骂的革命史诗。
柳亚子(1887—1958),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人,出生于大胜村的港上港南中段。创办并主持南社。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四一二”政变后,被通缉,逃往日本。1928年回国,进行反蒋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柳亚子曾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柳亚子诞生在江南水乡苏州市吴江区北厍镇大胜村。这位与孙中山、毛泽东有着伟大友谊,一生以诗文作武器、追随进步的诗人,他生命中最大的遗憾就是自从少年时代离开故乡之后再也没有能够回来。
柳亚子是一个以诗歌为武器的政治诗人。他的诗,紧密结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激情,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在广泛的革命交游中,柳亚子写下了大量的怀人诗和赠友诗。革命派的英勇斗争使柳诗充满了慷慨激昂之气,这一斗争的多灾多难的历程又使他的诗具有沉郁苍凉的风格。辛亥革命后,柳亚子的诗歌主题转为对这次革命不彻底的批判。五四运动后,他的创作转入了新时期,一直歌唱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柳亚子一生中写下了大量声情激越、意气风发的诗篇,计有诗7000余首。词200首。箸有《柳亚子自传年谱》、《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南社纪略》,编有《南社丛刻》、《苏曼殊全集》、《柳亚文集》,编辑委员会编辑有《柳亚子集》。
在中国近代诗歌发展史上,柳亚子诗词的“横空出世”,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亚子先生毕生都把宋代陈亮的这两句话:“推倒一世豪杰,开拓万古心胸”,既作为自己诗词创作的追求,又作为自己诗词风貌的写照。所以,一方面,他把所谓“正统派”的诗人,都不放在心上;另一方面,他敢于在“宋派诗”牢笼一代、“同光体”风靡当世的现实氛围中,在南社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中,以恢宏的气魄,雄厚的实力,巍然独立地树起了一面“掀天揭地”、“震电惊雷”的诗歌旗帜。
柳亚子的思想受过西欧民主思想的熏陶,崇拜卢梭,曾将自己的名字更为“人权”,字“亚卢”,亚洲的卢梭也。1903年他写过一首长诗《放歌》,其中一段道:“我思欧人种,贤哲用斗量。私心窃景仰,二圣难颉颃。卢梭第一人,铜像巍天阊。《民约》创鸿著,大义君民昌。胚胎革命军,一扫秕与糠。百年来欧 陆,幸福日恢张。继者斯宾塞,女界赖一匡,平权富想象,公理方翔翔。谬种辟前人,妄诩解剖详。智慧用益出,大哉言煌煌。”他曾在报刊上宣传卢梭的民约论,提倡民主主义,反对向君主乞求的君主立宪制。
其实,这幢住宅是冯玉祥将军购置的。不过,是在冯的副官刘广化和冯夫人李德全亲属丰云鹤名下。为什么产权未列在冯玉祥名下?据说,这也是当时的名人常有的举措。因为,冯在淮海路等地另有居所,而且人也不常在上海。20世纪三四十年代,挂名产权人改为黄氏。新中国成立以后,黄氏将地产契约归还李德全。1951年时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为支援抗美援朝,将该住宅所有契纸托人送交上海市人民政府陈毅市长收存,1952年2月7日立据“赠与”政府。
于是,这幢花园住宅改为民居租赁房和卢湾区人民政府招待所用房。2000年在迁走居民后被改建成思南公馆的一个独立空间,其后有商家租用,而今开设思南书局实体店。柳亚子先生故居现已改为民宅,有多家住户居住,但屋前草坪花木仍枝繁叶茂,一如当年。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