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杨浦人对杨树浦路有着特殊的情感,杨树浦路综合改造工程一直牵动着大家的心。近日,上海杨树浦路综合改造专项规划及街道设计在数百项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项大奖:“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这个奖项是中国城乡规划设计行业的最高奖项,阿拉杨树浦路综合改造工程也是近十年来首个获得全国城市规划类一等奖的市政道路项目
全国城乡规划设计奖每两年评奖一次,历届得奖的基本上都是大型项目。翻开2017年度的获奖名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广州总体城市设计”、“京津冀城乡规划”“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规划”等赫然在列,相较于这些以城市为背景的大型规划,杨树浦路是其中格局最小的一个。
一条道路的综合改造为何能获此殊荣?这条有着150年历史的“沪东第一路”综合改造背后有着哪些挑战与尝试?跟着小编来寻找答案吧
杨树浦路综合改造工程作为2017年上海市、杨浦区重大工程,其综合改造专项规划及街道设计是《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发布后的首批街道设计实践项目,也是唯一一条以市政工业风貌保护为背景的街道设计实践。其设计理念突破常规道路建设的局限,实践了从“道路建设”向“街道设计”转变的思想,面对统筹平衡交通功能与风貌保护、有机融合街道空间与公共空间、相互促进历史遗存与地区活力的“三大挑战”,从“十个转变”的方面进行应对,许多思路和做法在国内为首创或处于先行地位。
杨树浦路的“三大挑战”与“十个转变”,通过综合改造,杨树浦路将被打造成为一条富有历史感、人情味和独特性的城市街道。
改造后的杨树浦路有着哪些亮点呢?跟着小编来先睹为快。
延续杨树浦路百年历史感
改变以机动车需求优先为导向的建设模式,统筹考虑交通与风貌保护,在确保基本交通功能的基础上,将杨树浦路从原规划的双向六车道缩减至双向四车道,通过将行道树设置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保留了大部分现状法国梧桐行道树,基本保留延续了杨树浦路60-75英尺的百年街道尺度感受。
现状道路断面示意图
改造后道路断面示意图
改变道路改扩建对两侧建筑随意拆除的模式,对区域历史建筑进行“地毯式”摸底调查和价值评估,梳理出道路沿线历史建筑并进行整体保护,改造后大部分建筑得到原址保留。
翻开杨树浦路转型新篇章
突破常规道路工程范围以红线为界的限制,与沿线地块业主协商共建,整合红线内外道路与建筑退界、建筑前区、广场绿地等空间,进行一体化设计,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带动道路沿线旧区改造、绿地建设、功能置换,恢复与滨江连通的多条历史通道,加强与杨浦滨江区域联系,促进区域整体更新转型。
现状三益里旧区地块及周边环境示意
改造后三益里地块及周边环境示意
打造杨树浦路露天博物馆
借助杨树浦路综合改造更新的机会,加强街道的特色塑造,对道路铺地、街道设施进行精细化设计,恢复历史样式,加入纪念性元素,增加文化展示内容,通过特殊的地面标线及指示系统设计,将杨树浦路街道空间与沿线的历史建筑、历史市政、历史事件、历史地名等要素资源串联整合成为一个整体,打造“杨树浦路露天博物馆”,让市民和游客走在街道上就能直接、生动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记忆。
杨树浦路露天博物馆游线节点示意图
加强地下管线的保护展示,对19世纪末敷设仍在使用的市政管线在原址附近进行展示,以实物载体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上海“百年市政文明”。
杨树浦路历史管线保护展示示意图
形成良好的学术效应与社会效益
杨树浦路综合改造专项规划与街道设计的研究与编制取得了较好的学术与社会效应。杨树浦路综合改造规划作为上海街道设计实践的重要案例,在“2017年上海城市更新探索与实践论坛”“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多个学术场合进行介绍与交流。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学术交流
改造后的杨树浦路将把周边丰富的历史建筑链接起来,成为“露天博物馆”,让我们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