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底,长宁区在云南金平县援教的王浩峰老师、傅自强老师为金平八一中学捐赠了一批长宁区社区教育特色教材,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热烈欢迎。
长宁区的援教老师向金平县八一中学捐赠了一批长宁区社区教育特色教材
此次捐赠的书籍共50余本,种类丰富,涉及政治、文化、艺术、心理、科普等方面。为未来相关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指导性帮助,注入了新思想、新思路。
近日,长宁区学习办主任、区教育党工委书记王小柳带队,到与长宁对口的云南金平、绿春、红河等地结对学校,进一步了解了各校的支持服务需求,慰问了支教教师。
长宁区社区教育特色教材和课程资源建设工作一直以来在区学习办的领导支持下,社区学院的业务指导下,各街镇社区学校积极培育下,形成了系列化、特色化发展,分层分类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为丰富社区教育内涵、提升社区教育课程品质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次社区教育教材能够通过区教育局的支教工作服务边陲学校,让长宁的特色学习资源在更大范围发挥学习服务作用。
将捐赠书籍分发到学校各科室及图书室,让这些书在合适的地方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老师和同学表示收到书后十分喜爱。
收到书籍的同学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社区教育特色教材服务边陲学校
终身教育惠及莘莘学子
长宁区社区教育特色教材建设工作始于2007年,分为区本教材、校本教材和教学点讲义三个不同层面进行建设。
截止目前,共建设区本教材26本,校本教材104本,教学点讲义140本。
自2016年起,长宁区开始对优秀的教材进行正式的出版发行,截止目前,已经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出版发行7本。
来看看咱们长宁区社区教育特色教材一览表
部分教材介绍
走进长宁老洋房
区本教材《走进长宁老洋房》着重介绍了长宁区愚园路(西段)、新华路、虹桥路(中段)的有代表性的老洋房,展示了那些老洋房的建筑特色,反应了特定历史时代的背景,凸显了那时那房居住的革命先驱、文化名人、社会贤达等的事迹。读者不仅可以了解长宁的老洋房,还可以探究中国的发展历史。
孙辈教育
本教材针对当代社会祖辈对孙辈教育中的诸多矛盾,提出要跨越代沟,做到祖辈与孙辈的无缝对接,寻找亲子教育与孙辈教育的最佳结合点,积极开发孙辈的情商和智商,做一位开心,开明,开窍的阳光祖辈。
作者是乐耀山,原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cersp家庭教育项目专家。
撕纸艺术
本书介绍了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撕纸的特点、发展概况和教学意义,以图文并茂的教程形式详叙了撕纸艺术的基本技法和制作形式,还配有丰富的教学制作实例和优秀作品,内容新、技法全、出效快、制作方便,可供撕纸初学者、教学者和广大爱好者参考、学习。
作者华兴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撕纸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撕纸、剪纸的创作、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