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落下车窗,接受检查。”近日,市民罗先生经过g15沈海高速(沪浙)检查站时,被引导至旁边的安检区进行检查,停留12秒后检查结束,抬杆自动抬起。“这就安检完了?”罗先生十分疑惑。在他印象中,过去安检需要查验证件、询问信息、检查行李等,而如今既不用司机出示证件,也不用查验身份,便捷高效。
记者在现场看到,车辆过来时,广播语音会引导小型车辆进入自动安检区车位。安检车位前方不同方位安装有5个智能探头,分别对车牌、驾驶员及乘客快速识别比对,一旦发现异常,系统将立即报警,前方拦截触杆1秒内即可挡住嫌疑车辆去路,这是全市首个实现前后排乘客同时比对的系统。
金山公安分局将这套系统命名为“fish”系统——分别取了“快速”(f—fast)、“智能”(i—intelligence)、“安全”(s—security)、“和谐”(h—harmony)四个词的首字母——这也是他们对于“智慧公安”实战运用的理解。道口安装“fish系统”时,科技科科长陈洁坚持要调整智能探头角度:“投入使用才发现,原先设定的位置在下午太阳下山时,摄像头会反光,最后我们确定的位置是全天综合影响最小的。”
这样的细节,没在基层实战部门工作的人很容易忽略。曾在治安支队、人口办、派出所等多个岗位工作的陈洁,清楚知道实战部门和一线民警最需要什么样的执法装备,也熟知现有部分公安应用系统的“短板”。陈洁要求科技科的民警们不能当“技术宅男”:“对科技业务专研得多,对公安实战情况了解较少,工作就会不接地气,技术就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据了解,g15沈海高速(沪浙)检查站日均通行车辆2万辆,近7成是小型车。过去4条小型车辆安检车道,至少安排4名民警、4名辅警和1名机动民警,24小时连轴检查大概能安检1000辆车。现在安检效率大幅提升,感触最直接的是检查站站长李斌杰:“现在只需安排1名警力,日均安检车辆、人员的数量分别同比提升了409%和203%,我们已累计比对人员460万余人次、车辆290万余辆。”李斌杰说。释放出的警力得以加强对大型车辆和重点车辆的检查。系统自2018年3月22日投入运行以来,已有23名在逃人员在道口落网,对于守好入沪第一道“门”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