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富林街道的御上海社区于2016年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去年实施绿色账户激励机制,今年实施定时定点投放工作。该小区虽然起步早,但居民实际参与度、分类实效并不理想。在广富林街道的指导下,御上海居民区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自治为平台,以社会指导为依托,以源头参与为目标,以长效管理为抓手,积极探索垃圾分类的有效做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街道的支持下,社区垃圾分类提升了硬件水平。在小区出入口新增了兼具投放和宣传功能的分类收集亭,初步改造垃圾厢房,重新修葺垃圾房外墙和大门,融入了有关垃圾分类宣传的时尚元素。统一更新小区内的垃圾桶以及标识。除此以外,为了适应新时代垃圾分类的要求,街道正联手业委会针对御上海社区垃圾房,研究第二阶段的改造方案。更为完整清晰的功能区域、整洁通风的环境、科学合理的设施布局等是垃圾房改造的目标。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在社区党组织的带动下,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党员在垃圾分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今年4月,御上海社区试行湿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在小区主要出入口设置专用干湿垃圾分类投放点,并由党员志愿者值守指导分类和绿色积分扫描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党员带头分类投放垃圾,居民参与度日渐提升,参与投放的居民由起初每天20人迅速增加到近200人,每天收集湿垃圾约200千克,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物业保洁人员的二次分拣压力。志愿者值守队伍也逐步壮大,除党员外,楼组长、热心居民也主动参与到协助积分扫码工作中,目前已经形成14人的协助扫码队伍。
探索资源循环新渠道
社区酵素工坊是御上海社区自去年以来开展的生活垃圾资源化项目之一。该活动由社会第三方组织开展指导培训,由居民志愿者接管,并持续开展至今。利用居民家中的生鲜蔬菜果皮制作环保酵素,可以用于家庭种植、除臭、清洁等。居委会提供了专门的场所用于酵素制作。经过志愿者的长时间坚持,目前已经形成社区自治机制,在居委会开展的“便民服务日”活动中,居民可凭较纯净的菜叶果皮兑换一定数量的环保酵素。小区内建立资源回收制度,对废旧纸板等可回收物,由第三方定时定点按照市场价格回收,为居民提供了便利。
丰富的宣传引导形式
小区党支部将垃圾分类作为“美丽家园”创建体系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宣传,充分植入“要我分”到“我要分”的理念。在街道安排下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营造垃圾分类的氛围。举办绿色账户线下积分兑换活动,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利用广富林街道“七色桥”区域化党建联盟平台,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开展共建,就垃圾分类开展协商对话与交流讨论活动,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