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松江新闻

科技创新制度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G60科创走廊激发长三角九城市区域协同创新活力

2019-1-8 0:00:00发布79次查看


岁末年初,华电智慧能源中心、西门子智慧能源示范中心、国和人工智能股权投资基金、上海酷酷机器人、正菏智能装备产业、医畅科技智慧医疗等8个项目签约入驻位于洞泾镇的海欣智能产业园。另一边,九城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机制正不断完善。与此同时,海尔智谷、上海超硅、修正药业等6个百亿元级项目也在顺利推进。打桩机陆续进场、工地现场热火朝天、项目签约马不停蹄……g60科创走廊上人们奋力拼搏、干劲十足,一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竞速赛正在g60科创走廊上演。
  区域高质量发展提速增效的背后,是松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偏向的决心和气魄,是深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不动摇的勇气和定力。

  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逐渐脱离加工领域,向智能化时代迈进,是不少松江企业选择的研发方向。最近,松江人工智能企业上海汇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向河南信阳市新惠民药业交付了智能全向叉车,并为其打造了可实现无人搬运和精准定位的智能化工厂。作为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领域的佼佼者,公司目前设立的研发项目有28项,共转化了15项科研成果。虽然我们公司还很年轻,“但是g60科创走廊这一平台让我们能够及时掌握行业走向。”公司区域负责人张卫国说,以无人设备为主的柔性生产是“未来的大趋势,我们的新产品研发也始终紧跟时代需求,力争为各行各业打造更多智能产品。”记者从区科委了解到,如今全区共有100余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机器人、工业物联网、智能传感器、供应链管理与服务、智能工厂等领域,发展各具特色。
  上海昌强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开启通往极限锻造和精密锻造领域的大门;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当前中国最大的眼科人工晶体产品生产销售企业;东华大学打破了国外高性能碳纤维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垄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中,我区各类创新主体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的拼搏姿态,主动抓住时代机遇,努力抢占制高点,在前沿领域加速突破。
  为鼓励创新主体聚焦前沿开展自主研发,松江围绕g60科创走廊建设不断提升创新“浓度”。一方面,建立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加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全区共有315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另一方面,松江加快上海低碳技术创新功能型平台等科创平台建设,实质性建设松江大学城双创集聚区,促进了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效对接。同时,聚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推进g60脑智科创基地、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市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正在松江加速形成。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全区新增市“场主体8.3万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2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年均增幅达37%。


激发发展内生驱动力


项目推进的进度条究竟可以走得有多快?答案可以是130天,从签约到正式启动。投资220亿元的国能新能源汽车项目在松江的顺利推进,正是g60科创走廊产业集群发展“零距离”综合审批制度改革成效的一大例证。同国能一样尝到甜头的还有科大智能,去年7月,位于松江的科大智能项目开始运作,这个人工智能产业研究孵化基地35天拿到开工许可证,项目从一片空地到主体建筑完成封顶只用了8个月。位于g60科创走廊西部的正泰启迪智电港项目投资20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以高端制造和科创产业为核心,今年项目将全部交付,如今已经吸引到40多家企业落户。谈起项目的顺利推进,正泰公司负责人感慨地说:松江的“政府办事效率高,支持力度非常大。”
  营商环境好,企业自然纷至沓来。优质的服务可以激活地区发展的内生驱动力。众多百亿级项目在松江顺利落地开工,一项项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背后的支撑是松江在处理政企关系中的创新、高效服务体系。去年以来,松江在高质量建设g60科创走廊的过程中,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互联网+店小二”为要义的“零距离”综合审批制度改革的一系列举措尤为亮眼。
  离企业越近,服务效率越高。“零距离”审批的核心要义就是要把审批服务放到离企业最近的地方,原来政府和企业是“面对面”“背靠背”,现在变成了“肩并肩”“手拉手”和“心连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有效降低了企业发展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提升企业办事全流程的便利度,全力打造“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松江用一张“网”为先进制造业升级增添了新动能。
  松江凭借营造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一系列举措,为中国营商环境的优化贡献了宝贵的g60经验。如今,g60科创走廊上的“零距离”服务还在不断提速和扩容。松江正在努力把服务模式延伸至g60科创走廊其他八城市,在更大的区域、更广的范围内探索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模式的创新举措。

  谱写区域发展新篇章

  事实上,g60科创走廊九城市间的交流合作并不仅仅局限于政府与企业间,各类创新要素自由流通,让企业也看到了事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位于永丰街道的上海派米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共建“智慧园区联合实验中心”,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公司相关负责人马骏认为:“g60科创走廊让九城市的创新要素有效集聚,这为我们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新一轮的机遇和空间。”大胆布局长三角的还有坐落在上海交科松江科创园的开异智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通过整体“收编”一个来自安徽的研发团队,开异智能也搭上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快车。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企业转移多是自主行为,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去年7月,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成立后,企业在长三角区域内的业务拓展开始由联席办协调推动,政府搭建平台,可以让企业减少盲目性,到更合适的地方扩大再生产,并享受到当地政府更好的服务。
  去年以来,九城市之间聚焦高质量发展,举办了智造中国峰会、人才峰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率先实施长三角“一网通办”,发出首张全国异地办理营业执照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发布g60科创走廊协同扩大开放“30条”,九城市联合组团意向采购金额379亿元。在g60科创走廊的串联带动下,松江正和各兄弟城市携手谱写区域合作新篇章。去年6月1日至今,九城市交互投资总额1183亿元,同比增长6.9%。
  据透露,下一步,松江将对内聚焦国家急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合九城市1.2万家高新企业、1262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及研究中心等产学研力量,在今年实现九城市首批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和创新券互认互通基础上,以更大力度服务“卡脖子”领域联合攻关,实施先进动力科创基地等军民融合重大工程,推动科创成果转移转化。

松江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