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看展不耽误!沪上文化空间再“升级” 今年将落成这两座场馆
2019-1-8 10:10:08发布63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汪伟秋1月8日报道:2019年,上海市民的文化空间清单上又将新落成两座场馆。记者日前探访了沪上一些在建文化设施项目,程十发美术馆、上音歌剧院今年将建成并投入使用;上图东馆等一批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
设计微调程 十发美术馆预计下半年开馆
走进程十发美术馆的建设工地,去年底刚刚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的建筑已勾勒出错落有致的线条,施工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二次钢结构施工。“预计今年6月前将完成外立面施工,9月底完成竣工验收”,代建单位项目工程师李翃宇说。
图片说明:程十发美术馆已完成结构封顶
李翃宇告诉东方网记者,美术馆外立面原本考虑使用的红棕色幕墙为不透光材质,但在施工中发现,附近已经建起的两栋高楼可能会影响美术馆的采光,对建筑的视觉呈现也会形成冲击。因此经过多次研讨,最终提出了黑白两色的外立面修改方案。
图片说明:程十发美术馆的施工过程
“黑色部分将使用玻璃材质,由于展厅需要特殊的灯光,黑色玻璃材质将带来更好的展品展示效果。”李翃宇说,整个外型就像几个集装箱堆砌在一起,而外立面的设计灵感提炼自程十发1984年创作的水墨画《乾坤一草堂》,用石材、玻璃叠加的虚实体块来表现错落有致的韵味。
在这幢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的美术博物馆中,1000多平方米的1层未来将作为临时展厅,主要展出程十发同辈画院画师、学生,以及海派书画篆刻家作品;2层将作为陈列程十发文献资料、自创作品和捐赠作品的“海上标程展”常设展厅;3层的将主要作为特展和临展展区。地下一层则建设了一座影剧院,专门播放有关全球著名美术家的传记片或纪录片。
图片说明:美术馆的天窗设计是一大亮点
与美术馆建筑推进同步进行的还有“开幕大展”的筹备。开幕大展主题确定为什么?展出哪些作品?这些问题是中国上海画院副院长陈翔最近一直在琢磨的。他和他的团队还在对展陈方案进行反复讨论、比较,征集各方建议意见,希望开幕大展能够成为今年艺术界一件盛事,让更多市民百姓近距离领略程先生的艺术魅力。
程十发晚年曾将他收藏的122件作品捐赠给国家,这些作品不少在中国美术史占有一席之地。如宋本《睢阳五老图》珍贵程度可以和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弗利尔美术馆所藏的《睢阳五老图》媲美,还有文征明、唐寅、董其昌、张大千等的画作。这些珍贵展品未来都将有机会在程十发美术馆与市民见面。
图片说明:市民在参观上音歌剧院1:10模型
而另一处今年即将落成的上音歌剧院目前也在紧张施工中。东方网记者获悉,该项目目前土建已基本收尾,项目团队正在进行室内精装修工程,以及舞台机械和灯光音响设备的安装,预计今年9月基本完成建设,年内投入使用。
上图东馆建设已冒“头” 书籍储备同步进行中
“东进”,是近年来上海文化设施的一个关键词。位于浦东花木地区6-1地块的上海图书馆东馆近期也冒出了“头”。东方网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目前基坑工作已经结束,第三层的钢板正在吊装,一栋地上七层、地下两层的建筑正在拔地而起。
图片说明:上图东馆正在进行钢板吊装
上图东馆筹建办副主任夏玮告诉记者,预计今年8月将完成结构封顶,幕墙、精装修、弱电智能化等将陆续进场施工;12月底前,电梯安装完成80%,水电风安装完成70%,幕墙工程完成60%。
“我们从去年开始已经着手东馆的书籍储备,近5-8年的图书在东馆都会采购。东馆有十几个主题馆,也会根据主题的需要采购一批特定图书。”夏玮告诉记者,上图东馆将按功能分类,有艺术、音乐、设计、前沿科技、表演等特色主题馆,其中音乐主题馆穿插有录音棚、小型演唱室。位于四楼的通志馆、家谱馆、中华名人手稿馆、地方文献馆等更是以往图书馆中并不多见的,未来这里将对上图家谱、名人手稿进行不同主题的展示。
图片说明:上图东馆施工过程
上图特藏书籍的数字化将是东馆的一大特点。未来东馆所有空间都支持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并且藏借阅一体。“上图淮海路馆由于其藏书较多,大部分空间是闭架的形式,8万多平方米的总面积供读者使用的2万平方米都不到。而东馆建成后会将80%以上的面积全部对外开放,比如一到三层是供读者开放使用的阅读大空间,四层以上有十多个主题馆。”
图片说明: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施工
80%以上的面积对外开放,那书籍存放在哪里?夏玮透露,东馆除了少量周转书库外,不设藏书库,所有的纸质书全部放在读者区域书架上,电子书存放在网上电子资源平台或可以外借的手持终端里。“只需要确保服务区域所需的一定量的书籍在架或者在库,更多的书在外围书库或者合作馆,读者提前预约,到馆后就能借阅。”
而与上图东馆交相呼应的上博东馆的施工目前也在紧张进行中,已完成约1400根工程桩,以及红线范围内绿化和路灯设施、雨污水管线、电信管线等搬迁工作,预计今年9月完成基坑及基础底板施工,并开始地下室结构施工。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