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总工会敞开大门办实事 应援尽援求实效
2019-1-7 13:44:59发布48次查看
据《劳动报》报道:2017年,作为普陀区总工会的群团改革重点工作之一,普陀区职工援助服务中心正式建立落成。本着“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服务理念,一系列新窗口的设立,使普陀职工有了自己的综合服务场所。援助服务中心多项举措升级服务网,目前形成会员服务、互助保障、法律援助、就业援助等服务网络,积极呼应职工需求,应援尽援,让工会“娘家人”的大门随时为职工敞开。
线上线下促就业
就业是职工群众的一大关切点。自成立以来,普陀区职工援助服务中心一直把就业援助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联合市总工会援助服务中心、普陀区人社局和真如镇街道等,开展转改制企业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会和社区招聘会,共邀请了188家企业,提供岗位1619个。
除此之外,普陀区职工援助服务中心也积极呼应职工的个性化需求,把就业援助服务的窗口“搬”到了线上。今年5月,普陀区总工会官方微信平台“普工英”收到一条微心愿,35岁的二孩妈妈姜玲俐在脱离职场整整11年后,期盼重新就业。为此,中心工作人员多方联络,积极协调,只用了一周的时间便帮助姜玲俐成功重返职场。这一就业案例也在职工群众中收获良好反响。微信文章《二孩妈妈11年后“火速”重返职场,只因她对普工英许了个“微心愿”》还被普陀区委宣传部评为“政务微信优秀作品”。
心理咨询解心结
心理咨询也是普陀区职工援助服务中心的“招牌项目”之一。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2017年以来中心积极开展心理咨询讲座下基层活动,下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走社区工会联会会,进民营等非公企业,提供培训15场,培训人数898人。同时,现场的心理咨询也成为普陀工会大型活动的必选项目,受到基层工会和职工的欢迎。
在“午间1小时”现场咨询时,来访者多是围绕亲子教养、恋爱交友、压力缓解等话题进行咨询。曾有一位女职工因为近期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大以及存在睡眠障碍前来寻求咨询师帮助,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发现来访者在日常生活中很在意别人的想法,不善于拒绝,经常忍耐,因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睡眠障碍。对此,咨询师运用心理咨询相关技术,向来访者反馈了她的人际沟通模式,并给予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来访者改善了睡眠质量。
近两年来,普陀区职工援助服务中心也着力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8名工作人员获劳动关系协调员(三级-高级)证书,其中4名获颁心理咨询eap执行师。并带动培训基层7名基层职工获劳动关系协调员(三级-高级)证书。
互助互济献爱心
互助互济,奉献爱心。为进一步提高区域职工的保障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发扬职工团结友爱互助互济精神,促进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完善,2017年普陀区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区职工互保会)推出“五项”互助保障服务措施。
针对不同的职工群体,这些举措包括,区在职职工重大疾病、在职女职工重大疾病、非公在职职工综合(重大疾病)、区社区散户综合(重大疾病)四项医疗互助保障计划重大疾病的保障范围,增加到二十二类,而不增加保费,将职工抵御重大疾病的“第三道”防线和覆盖面扩大;提高四项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理赔给付保障金,平均理赔给付提高幅度达到22%;以吸引更多的单位和职工参加工会的互助保障计划,宣传和体现“无病我助人,有病人帮我”的互助互济理念;制定《关于区职工互保会互助保障帮扶资金使用的补充规定》,明确互保资金的帮扶资金范围和标准,更好地帮助“因病致困”的职工,实现急职工所急所难,实现“取之于职工,用之于职工”的职工互助保障的宗旨;为没有投保区互保会的职工医疗保障计划的区域内在职劳动模范和工匠,送一份区在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以社会弘扬新时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专心致志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区互保会压缩工作(营运)经费的意见,以及资金预算管理的“量入为出、统筹兼顾、勤俭节约、民主管理”的管理原则,严格工作(营运)经费的使用,努力将更多的保障经费用在职工的身上。
这些举措实施一年来,109名患重大疾病职工获得区级重病理赔给付金,理赔金额165.25万元。这些患大病的职工在获得政府基本大病医疗保障和市级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外,又增加了一块重病保障补助。今年,援助服务中心也承接了区政府的服务区级企业的服务项目,为51名区企业优秀人才投保区级职工互助保障,为区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