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朱泾待泾村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2019-1-7 10:11:09发布53次查看
据金山区消息:家住朱泾镇待泾村的徐连生,在花开海上生态园打工已有近四年时间,主要负责种植花木,每月平均有2500元的收入。在这里,空气也好,人老了干点活就当锻炼身体。徐连生笑着说。像徐连生这样的情况在待泾村并不少见,目前已有70余名村民在花开海上生态园打工。
近年来,待泾村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借助花开海上项目,帮助和解决农民就业和收入这两大难题。通过按照园区门票收入的10%返还给村集体、将生态停车位的全部收益归村集体,用于奖励流转土地农户和村集体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在花开海上招工时,优先招录待泾村本地人,促进当地村民就业。待泾村通过一系列组合拳的带动,进一步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让村民打工有薪金、土地流转有租金、门票收益有股金。
待泾村还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上下功夫,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把农户的零散土地统一流转、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目前,全村已形成2580亩的水稻及小麦种植区,其中2126亩的家庭农场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由村里16名家庭农场经营户经营。今年61岁的戈秀根便是这16位经营户之一。
今年,戈秀根共种植了147亩水稻,以每亩产量1150斤计算,卖稻谷每斤1.5元,每亩能获利1725元。但他却说,每亩地能获利3900多元。原来,他卖的不是稻,而是米。除部分大米销售给老客户之外,更有企业、单位纷纷前来他这里专门采购大米。以前卖稻谷时,每斤最多一块八,利润低。现在我们通过科学生态种植,种出来的大米绿色优质,每斤能卖到五块多,销售额一下子就翻一倍多。
从卖稻谷转变为卖大米,不仅是农民销售观的转变,也是村干部服务方式的转变。据了解,为帮助经营户销售大米,待泾村一方面积极帮助经营户成立农业经营合作社,使经营户享受政策扶持,另一方面积极与结对的中国银行金山支行联系,通过线上客户群平台及线下网点进行销售,实现线上线下双渠道,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是让村民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走出乡村振兴特色路,让乡村美丽、农民富裕。待泾村党总支书记姚民军说。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