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浦东这所大学,在中国就业学生平均年薪达13.5万元!

2019-1-5 5:00:15发布85次查看
  q:
上海有几十所高校,2018届毕业生人数最少的是哪家?
a:
上海纽约大学!
q:
入读国际名校硕博项目比例惊艳、在中国就业学生平均薪酬增幅达两位数的又是哪家?
a:
还是上纽大!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办大学,上纽大在2017年6月送走了首届毕业生,交出了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单。今天,该校最新发布了 2018届毕业生就业报告: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说着37种语言的254名2018届毕业生,再一次带来了惊喜。
根据截至2018年11月30日的统计数据,143名中国学生的就业率为99%,其中,42%毕业后直接工作。 在中国就业的毕业生平均年薪为13.5万元,较去年增长14%。
今年,上海纽约大学中国毕业生青睐的雇主机构主要集中在五大行业。和去年相比,选择加入互联网/软件/硬件/信息技术行业的毕业生人数增长了12%。
毕业生说:实习让梦想的种子发芽
就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陈梦竹,在毕业后入职微软(microsoft)位于深圳的亚太研发部,从事用户研究工作。大三她在纽约大学的海外学习期间,选修了一门面向研究生开设的ux(用户体验)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微软智能眼镜的设计,就此埋下了梦想的种子。
无独有偶,出于对商业分析的热爱,金融学专业的朱华选择了摩根大通(j.p.morgan)投资银行分析员一职。在上纽大就读期间,他前后从事了五份风格迥异的实习工作,包括普华永道的审计员、联合国环境署的项目研究助理等等,不仅拓展了职场视野,也坚定了从事金融分析的职业规划。他认为:“多元的实习工作经历,不仅为我积累了许多有趣经历,还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在处理工作问题时能更加理性而全面地思考。”
学业优异 跨界领袖
2018届143名中国毕业生中,57%选择出国(境)深造,人均获得3份录取通知书。
该校物理学专业毕业生陈雨航,已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量化与计算生物学博士项目。回顾大学四年学习,陈雨航坦言上纽大开放自由的学术环境,尤其是鼓励融合学科视野的课程体系,对自己影响至深。在计算化学课上,陈雨航与一位精通理论化学的同学切磋各自的专业知识,这让他更好地理解物理学在计算化学领域中的应用。“本科四年,我最享受的就是看到不同观点互相碰撞,产生绝妙的想法。不论我选择哪一门课,与来自不同学科的人进行交谈总是有益的。”他说。
听从内心 学会选择
面对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成绩单,上纽大校长俞立中最骄傲的,不是走高的薪酬,也未必是名校的博士录取通知书,而是他实现了一个心愿:首次有毕业生选择了就职于公益组织及国际组织,践行更富于社会与全球意义的职业路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毕业生说:别样经历拥有更丰富的人生
在北京长大的白海伦,毕业后选择加入公益机构“美丽中国”,在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五印乡的一条名为老鼠街上的鼠街小学支教。当地师资匮乏,白海伦需要教英文、体育、音乐课,每周的课时排得满满当当,整整21节课。
谈及对支教的热情,白海伦表示其实是来自于一次特别的陪读经历:当时美丽中国有一个陪读项目,招募学生以及社会人员去陪乡村的孩子读一本书。她在大四时加入了这个项目,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和广西的一个小女孩一起读一本关于北京的书。“孩子对北京的向往让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尽我所能地去帮助更多的孩子。”
在教书之余,白海伦还与当年来自美国华盛顿的室友保持着联系。在英语备课中遇到问题,她还会向室友虚心求教,给孩子们带来最地道的英文。支教项目为期两年,白海伦正考虑延期一年,确保手把手教的孩子们能顺利毕业。未来她计划读研深造教育心理学。
无独有偶,来自上海的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叶霖,如今在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apmen)工作。该非营利性国际组织由亚太经合组织(apec)发起建立,致力于推动亚太各经济体之间的互联互通。叶霖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研究国际自由贸易协定,并帮助企业提出最优关税筹划方案。
扎根中国 联结世界
上纽大2018届111名国际毕业生中,共18人选择留在中国就业或深造,占国际毕业生人数的16%。深厚的中国情结促使他们留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实现自己的梦想。
来自美国的kate thoma-hilliard毕业后前往华为担任语言专家一职,主要负责手机界面的双语转换。“在上海纽约大学的四年让我能够从容应对这份工作,我曾选修例如用户体验设计等与工作内容相关的课程,而我与上纽大国际化大家庭成员的日常互动,也对我理解中外文化、语言之间的交流和有效转换起到了很大的帮助。”kate这样认为。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