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社区牵手高校 为居民“创”好课
2019-1-4 14:57:59发布53次查看
“叔叔阿姨,你们知道二十四节气和养生之间有什么联系吗?”2018年12月29日,在首届闵行区邻里中心“创课”大赛成果展示暨第二届“创课”大赛接力传承活动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三位同学为大家展示了她们设计的精品课程《二十四节气与养生》。
跨界合作为居民定制36门优秀课程
首届“创课”大赛启动于2017年10月,赛事以邻里中心为平台,鼓励高校学生走进社区,充分倾听社区居民的需求,并结合自己的专业所学,在社区教师的指导下为居民设计好课。
经过8个多月的激烈比拼,此次大赛共产出80余门社区教育课程,形成了36门优秀课程。评选出《二十四节气与养生》《“虚室生白”节气茶美育课》《私人订制——“互联网+”时代下的智慧旅游》等10门精品课程。
据悉,目前已有16支赛队奔赴闵行区20余家邻里中心提供了超过25次的面对面授课,服务的居民超过600人次。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暖心·私定队”在走访井亭苑四季源邻里中心的中老年居民时发现,目前中老年人不少都喜爱旅游,但对时下各种便捷的互联网旅行工具还是有点陌生。根据这一需求,他们设计了面向中老年群体的《私人订制——“互联网+”时代下的智慧旅游》课程。该课程采用沉浸式的授课方式,根据居民的意愿,选取一个城市作为目的地,然后从前期规划、行程定制、衣食住行的性价比等各个流程教授大家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智慧旅行”。
校社联携多元探索社区教育新模式
如何将高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引入社区教育?此次“创课”大赛进行了一些尝试,实现了广大市民从“要我学什么”到“我要学什么”,开放大学教师从“学历教育工作者”到“社区教育工作者”,社区教育的主体从单一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到“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三大转变。
此外,这也是对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新模式的探索。通过向社区传递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课程,提升居民对社区教育的融入感和归属感。
为了使课程更“接地气”,大赛在华东师大设立了课程孵化与认证基地。这一基地主要是培育创课团队基于市民需求的课程开发能力与社区授课能力,也就是说,使创课团队开发更加贴近居民生活、满足居民需求的课程,改进社区课程的教学方式。
合作方还开发了“闵行区创课资源配送系统小程序”,社区可以通过小程序“下单”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然后可以享受“送课上门”的服务,在家门口就能体验这些优质课程资源。通过课程资源配送体系,14家社区学校和66家邻里中心在系统提供的36门课程中选择了352个课次,初步实现了学习资源建设与市民学习需求的有效对接。
在此基础上,第二届“创课”大赛将呈现更多创新:参与高校规模更加广泛,参与主体更加多元,除高校、社区外,部分企业单位、中职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也将参与其中。“创课”内容也将引入更多优质在线学习资源和“翻转”课堂的形式,使居民可以提前在线学习课程内容,线下则与老师深入探讨,推动课程的传播。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