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周家桥街道全力推进垃圾分类新时尚
2019-1-4 14:13:44发布37次查看
日前,长宁区周家桥街道召开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发布了居委会《垃圾分类18招》,并对垃圾分类工作中表现优异的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截至目前,街道56个小区中46个小区已经实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占82%。 39个小区已经实现两定投放全覆盖,占85%。投放准确率基本达到85%,破袋投放率达到75%。据不完全统计,街道垃圾分类日均资源化利用率达到40%左右。
垃圾分类工作是新时尚,如何把这一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经常、更有效,周家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从去年年初开始,就依据《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文件精神,突出全程分类、突出减量无害、突出群众参与、突出责任管理的要求,紧紧抓实“三个依靠”,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往细处分、往深处走、往实处落。
党建引领建立有序体系
街道建立了“1+5”结构体系,这其中的1,就是党建引领。街道坚持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党建引领的重要项目,成立了街道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每周一次专题研究垃圾分类工作。针对老小区、商品小区、涉外小区三种不同的居民区特点,首先指导首批8个居委会开展垃圾分类试点活动,尔后由点至面推广经验,全面启动实施,做到21个居委会46小区,一区一方案,一点一对策。
“1+5”结构体系中的5,就是5个包干。11名党委委员分别带2名联络员,包片结对1-2个居委会,每周一次下沉到小区点位,面对面指导垃圾分类工作;党员干部还带头做志愿者,宣传指导垃圾分类工作。每个居委会干部包干1个垃圾箱房点位,点对点组织垃圾分类投放;每个楼组长包干1幢楼,对每家居民进行上门宣传;每个志愿者包干1个投放点,人对人地检查干湿垃圾分类纯度并进行台帐登记;每个分拣员包干1个箱房,桶对桶做好干湿垃圾的破袋和分类工作。党建引领,点线结合,体系运作,使垃圾分类工作一开始就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三项机制连破管理难题
宣传培训机制、讲评评比机制和问题破解机制是周家桥街道贯穿于垃圾分类全过程的“三项机制”。街道邀请区市容局的相关负责人、“垃圾分类环保形象大使”及第三方社会组织,对机关和居委会干部进行垃圾分类授课辅导,并在各小区开展了主题宣传活动。街道还成立了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小组,区分东、中、西三个片区3个检查小组,依据第三方验收标准,坚持每天对“两定”小区箱房垃圾分类及台帐进行全覆盖检查和指导。
周桥街道的46个小区房屋性质不同,居民想法不同,箱房位置不同,再加上有的物业管理弱、老人群体多、志愿者发动难、场地受限大等多种制约因素,垃圾分类一时推进缓慢。街道连出“4招”:第一个“解剖麻雀”,包片领导驻点召开“诸葛亮会”,在发动物业保安和保洁做志愿者、改建四分类垃圾箱房、合理设置小木屋数量等问题上想办法、出主意;第二个“针灸穴位”,居委会召集垃圾分拣员专题会,针对发现的各项问题逐一会诊协商,从细节上解决问题;第三个“良方分享”,各居委会纷纷出招,在微信群中晒做法、亮招数,垃圾分类“三上三下”和党员骨干“两留”等做法鲜活管用,使一些难题得到有效破解;第四个“爱心送暖”,街道先后3次深入居民区,积极开展“绿色帐户积分线下兑换”活动,为小区群众兑换生活用品,为箱房管理员送上口罩、手套、夹钳、手巾、肥皂等劳保用品。
社会各方协同推进垃圾分类
街道利用“两代表一委员”下社区调研、联合接待等时机,邀请委员们到箱房一线检查指导,听取意见,接受监督。中山公寓、中五、古南、天山华庭、虹桥新城等居民区党支部分别与来福士、绿洲大厦、虹桥电子广场、衡辰商业广场、虹桥国际大厦联合党支部交叉任职,组织60多人次两新组织党员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来。龙之梦雅仕大厦还成立了垃圾分类“党员志愿者服务站”,实现垃圾分类联动、联建、联创。
垃圾分类涉及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和第三方,为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各居委会普遍召开了“四位一体”会议,坚持问题导向,议难点、议重点、议堵点,一个个“拦路虎”被搬走,一个个方案被确定,在研究商议中,多年议事不畅的渠道被打通,因工作原因产生的思想疙瘩被沟通,彼此之间增进了理解,不仅垃圾分类得以有力推进,各方关系也进一步密切和融洽。
街道领导和垃圾分类推进小组积极走访辖区的50个企事业单位,逐一上门沟通垃圾分类的任务,积极为单位配发宣传资料。街道利用商圈单位集中的优势,在龙之梦雅仕大厦开展了“垃圾分类进楼宇”活动,组织白领认识分类,参与分类,督促分类,创建美丽楼宇。目前,80%的单位已经做到垃圾分类达标。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