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长宁:浓浓邻里情 温暖入人心

2018-12-29 16:56:00发布48次查看

12月21日下午,以“不忘初心历程温暖邻居心桥”为主题的程家桥街道第十六届邻居节在新虹桥中学举行。活动中,12家社区单位获得程家桥街道“社区优秀共建单位”荣誉称号,78名社区居民获得程家桥街道“道德模范”、“十佳好邻居”、“优秀志愿者”、“垃圾分类志愿者”、“进博平安志愿者”、“最美城市美容师”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程家桥社区,居民志愿者们在日常的志愿工作中,不断收获欢乐、收获友谊,收获大社区“单位里”、小社区“屋里厢”邻里之间那份温暖和爱。
模范夫妻乐志愿
在程桥二村,有着这样一对九十多岁的模范夫妻,他们历经风雨,度过钻石婚,三十年来持续做慈善,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助有困难的人,他们就是吴君坊和金惜玫。
吴君坊和金惜玫夫妇离职休养后,生活一直艰苦朴素,在他们看来,只要东西没有坏就继续用,坏了的地方修一修也可以再接着用。
虽然自己生活简朴,可他们把节省下来的钱全部用来献爱心。每逢大型捐助活动,两位老人都会积极参加,邻里间有了困难,他们也都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以解燃眉之急。无论是每年例行捐助的“千万人帮万家”红十字基金,还是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只要听到消息,夫妻两人总是最先来到居委会捐款。
如今,两位老人年纪大了,身体大不如前,家住5楼的他们走出家门的次数少了许多。可即使是这样,他们平时也会把需要捐的钱款单独留出来,遇到居委干部上门慰问时便塞在居委干部手中,让他们代为捐款。遇到突发的灾难,老两口还会让儿子特意专门跑到居委会替他们捐款。
社区里的“好邻居”
在虹桥机场新村,有一位从事教育工作长达35年的退休老教师陈文均。退休后,她义务为小区里的孩子补习功课。
2006年,陈文均退休回到小区,多次参加小区活动后她发现,虹桥机场新村人员结构特殊,外来人员的子女、单亲家庭的子女、家庭困难的子女人数不少。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走访,她发现这些学生的英语成绩普遍比较差,回家作业也没人辅导。作为一名从教30多年的英语老师,陈文均决定义务辅导这些孩子。
机场新村车棚管理员老张是外地人,他的女儿每到寒暑假就会来上海和父母团聚。一次聊天中,陈文均得知老张的女儿英语成绩不好,便主动和老张联系,并提出可以在寒暑假期间为他的女儿辅导英语。两三个寒暑假过后,在陈文均的帮助下,老张的女儿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
陈文均不仅关心小区的青少年,对老年人也同样关注。
作为小区拳操队的队长,陈文均不分寒暑,几乎每天都会带领拳操队在小区广场上锻炼身体。去7月份,陈文均带领的拳操队参加长宁区健康哑铃操比赛。为了不负众望,从挑选参赛人员、选择服装、制定哑铃操的舞蹈,陈文均都亲历亲为,哪怕是在38度的高温天,她依旧带领队员们坚持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之后的健康哑铃操比赛中,机场新村拳操队分别拿下了长宁区第一名和上海市第一名。
亲力亲为垃圾分类
去年10月18日,上航新村居民区在全区率先启动了两网协同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在招幕志愿者时,78岁的冯大成主动报名参加垃圾分类志愿者。
为协助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冯大成提议的“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应运而生,本着“为民服务,增强党群关系”的宗旨,该工作室积极弘扬“垃圾分类我先行”的志愿精神,努力为垃圾分类工作发挥作用。
在冯大成的指导下,“暖心之家”志愿者工作室建立了“141”工作队伍。“1”即一支分类指导队,由居民区书记带头、居民区干部值守的居委会干部队伍,从早上7:00至晚上20:00全时段指导,放弃节假日,恪尽职守;“4”即四支志愿者宣传队,由社区党员、红领巾先锋队队员、外来出租户、楼组骨干等四类不同人群构成的四支志愿者宣传队,协助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1”即一支固守巡查队,由退休党员为带头人的“绿马甲”居民自治团队,分两班轮流上岗执勤,负责厢房值守、投放引导和“绿色账户”积分发放、兑换服务工作。无论是天寒地冻还是炎炎夏日,小区里都有冯大成和他的团队坚守的身影。
2018年除夕那晚,当大家都围坐电视机旁看春晚时,负责数据统计的他依旧坚持提前到岗扫码统计,他说“春晚节目错过了第二天还可以看重播,可垃圾分类一刻都不能耽误。”
冯大成的志愿服务行动和无私奉献精神感动了小区居民,一些居民也由开始不理解、不支持,到后来积极参与,有的居民还主动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小区里由此涌现出了“大手牵小手”,“母子齐上阵”“夫妻共上岗”的感人故事。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