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各级领导干部在大调研中“争先锋”
2019-1-2 17:06:47发布63次查看
据杨浦区消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随着下基层频率提高,在这样一个个可以了解实际、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课堂上,在这样一次次磨练作风、提高素质的大考场里,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深刻领悟到‘心中有民’的真正内涵……”临近年末,回顾近一年来的大调研工作,杨浦64家调研主体广大党员干部纷纷总结基层工作感受,盘点一年来的工作成绩。
年初以来,各部门、街镇积极响应市委、区委号召,全区党员干部结合“一线工作法”深入社区里弄走街窜巷、深入园区一线走访企业,在大调研中转作风、争先锋,努力当好“店小二”“勤务员”,为居民群众和创业者排忧解难,大调研行动“脱虚向实”,取得明显成效。
换位思考善做“答卷人”
“调研效果不能看纸上、看墙上,要看群众脸上,要在一线解决群众的‘近忧’和‘远虑’。”大调研专项行动,让杨浦的党员干部在深入实践中“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争做善做疑难问题的“答卷人”,努力办实事、解民忧。为实现“两个全覆盖”,畅通社情民意收集渠道,全区相关调研主体结合各自工作属性和主责主业,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调研中,区四套班子领导甘当“领头雁”,率先垂范开展“接地气”一线走访。区委书记李跃旗带头深入蹲点,坚持“四不两直”,利用周末时间暗访小区、菜场、仓库、码头等民生一线,聚焦如何发挥科教人才创新优势、如何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召开了一系列的座谈会和访谈活动;区委副书记、区长谢坚钢围绕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系统,走企业、访专家、进高校、去园区,定期召开基层会商日活动等,掌握了大量杨浦创新发展的一手资料;区人大常会主任魏伟明带领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走访调研本届人大新任代表,深入选区多方听取意见建议;区政协主席邰荀牵头以专题协商会、对口(界别)协商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各界委员的意见建议;区委大调研领导小组相关领导先后多次就做实“两个全覆盖”、推进“双十”集中行动等牵头研究部署,现场指导、督查推进,解决了大量事关杨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民情的具体问题。
近一年来,全区各相关部门和街(镇)严格按照市、区相关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扎实开展大调研行动。如区纪委结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巡视整改,深入各街镇和相关部门调研,推动基层深化落实“四责协同”“五环闭合”;区政法系统各单位聚焦中心工作、民生期盼、改革发展,分层分类倾听不同需求,努力找准最真切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长白新村街道探索开展“三支四百”走访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模式,以直接入户走访方式,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进一步了解党员群众需求,改进工作作风,补齐服务短板。
主动深入寻找“痛堵点”
“涉浅滩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大调研不仅注重调查研究,更注重调研结果。广大党员干部在进居民区、进园区时坚持“一听、二思、三做”,扑下身子深入寻找“痛堵点”,查找问题“求深”,解决问题“求实”,全身心解决企业之惑、居民之困,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满意度。
江浦路街道宝钢又一村位于周家嘴路1683弄,作为售后公房小区,房屋建造时间久远。街道干部在调研走访中了解到,该小区22号至23号房屋屋顶存在漏水现象。特别是23号602室是漏水的“重灾区”,业主为两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户主项先生是一位有着五十年党龄的退伍老兵。入住20年来,房子年年修、年年漏,每年的梅雨季和夏季的雷阵雨天气,屋外大雨屋内小雨,俨然一派“水帘洞”景象,家里大大小小的脸盆都被搬出来接渗漏的雨水,全家人苦不堪言。
“水帘洞”虽经居委会、业委会多次维修,仍不能得到彻底解决。街道也曾委派房修专家至现场勘察。经查验,之前修缮工程之所以反复渗漏,是因为房屋建造时有先天缺陷,中间缺少排气装置,防水层中的气体排不出,中间的防水层日久便膨胀破裂,所有的修缮都成了应急修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多次的应急修补让小区的维修基金也不堪重负。
江浦路街道领导十分重视,多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居委会、业委会召开推进会。最终决定,由街道出资,聘请专业施工单位,对屋顶进行专业防渗防漏维修,代替“小修小补”的反复渗漏工程。
目前,相关工程正紧张有序地进行中,为防止防水层破裂再次发生渗漏,采取了底层摊铺沥青、中间加防水膜、顶层铺设石砖并加装排气装置等措施。工程全部完工后,将彻底解决让居民犯愁的屋顶漏水问题。“我们老俩口的‘心头病’消除了,以后雨天可以在家惬意地喝茶看报纸了!”项先生由衷地表达对政府部门和街道的感谢之情。
类似的众多基层社会管理顽疾和转型发展“痛点”“堵点”,杨浦的党员干部们结合“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双十’集中行动”“五违四必”整治、“创全”行动等各项年度重点工作,在大调研过程中一个个突破,累计有近两万个“疑难杂症”得到解决;从基层收集到的居民群众对发展管理的数千条“金点子”建议,将在杨浦未来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年轻干部担当“争先锋”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一线工作法”对杨浦干部而言,十多年来已经成为一直坚持的工作习惯,而大调研更赋予了其新的内涵。
杨浦十分注重为基层干部画“肖像画”,目标是多听群众的意见和企业的感受,真正把干部的“画像”画准、画实,树立先进典型标杆和榜样,为杨浦的创新发展添色、添彩。自大调研启动以来,区委把选树干部的重心引向基层、推向一线,先后推出了“三万步”干部、用心造就滨江最美风景的区浦江办常务副主任刘安,及24年如一日关心“沉默的极少数”的区优秀共产党员、区社会救助站站长李福强两个典型,成为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身边的学习榜样。
在“领头雁”和“先进标杆”的指引下,杨浦年轻一代党员干部喊出“我在一线”响亮口号,主动担当深入基层,在调研走访中勇争先锋。如区机关党工委、区城综管中心联手开展区级机关干部“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体验式”调研日活动,让平时较少与群众接触的机关年轻干部入驻市民服务一线,体验听民声、察民意、体民情、解民忧的责任担当;各街道(镇)办公室、财务等与基层工作打交道较少的干部,也深入街头巷尾开展调研走访,在基层重点项目推进和民生问题的化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调研中,四平路街道无违建居村(街镇)创建工作青年突击队队员们,紧扣全市关于开展无违建居村(街镇)创建工作的具体要求,深入推进辖区各类违法建筑的治理工作。在面对居民因整治工作而产生的各类疑惑、怨气乃至威胁时,年轻的突击队队员们坚持主动跨前,在查明历史资料、摸清房屋结构、掌握群众困难等信息的基础上,积极搭建各类对话平台,开展与居民面对面的谈心、谈话工作,力求“政策信息宣传到位”“整治标准解释到位”“困难救助落实到位”,逐一破解拆后信访难题,做到拆违整治与信访处理一体化。
结合大调研工作开展,四平路街道无违建居村(街镇)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今年以来,青年突击队没有向党工委、办事处上交一例信访矛盾,也没有因治理工作的推进而发生一例群访或诉讼,切实做到治理矛盾就地化解,在完成重点工作任务的同时,保障了辖区和谐稳定。截至目前,四平路街道在2.75平方公里的辖区范围内,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49000平方米,拆违任务完成率全区第一,街道无违建居村(街镇)创建工作全部完成。同时,违建整治工作也为“社区微更新”等项目夯实了环境基础,创造了实施条件。
四平路街道无违建居村(街镇)创建工作青年突击队,是杨浦大调研工作中干部队伍作风转变,干部工作求实效的一个缩影。一年来,全区数千名党员干部在大调研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办法变多,逐步锤炼出一支有担当、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基层干部队伍。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