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个税专项扣除申报体验:5分钟完成 填错可修改

2019-1-2 0:55:25发布129次查看
原标题:5分钟完成个税专项扣除申报
  东方网1月2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发布“个人所得税”app,纳税人可登录轻松完成六大专项附加扣除申报。记者昨日体验发现,在准备好材料的前提下,操作简单,申报方便,仅需不到5分钟时间即可完成。
  填错信息可以修改
  记者通过手机应用商城下载了这款“个人所得税”手机app,打开后,通过人脸识别认证注册模式,根据系统提示对着屏幕眨眨眼,即通过公安系统动态人脸识别。验证通过后再填写账号和手机号码,短信验证通过后完成注册。
  记者选择了赡养老人抵扣,选择扣除年度2019年,填写被赡养人的身份证号码,与纳税人的关系,选择是否为独生子女,点选申报方式后确认提交即可。从注册到申报完成,只用了不到5分钟。而对于可以享受多项附加抵扣的纳税人,只要准备好需要填报的材料,全程操作5分钟左右也能完成申报。
  不仅如此,如果纳税人在申报信息时填写错误,或者要进行修改,也可以在查询界面内选择“专项附加扣除填报记录”,选择填写的项目后,下方会出现“作废”和“修改”选项,纳税人可以轻松进行申报信息的修改。
  同一子女只能保存一条明细
  具体来看,纳税人如需进行子女教育抵扣,可在首页点击“子女教育”,此时系统自动弹出窗口提示填报前需要准备的材料,点击“准备完毕,进入填报”;在确认纳税人基本信息无误后点击“下一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录入子女基本信息和教育信息,如当前受教育阶段、教育时间起和止等,完善后点击“下一步”;选择是否有配偶和分配方式,若之前未添加过配偶信息选择“有配偶”后可以在该页面先添加配偶信息,点击“下一步”;选择申报方式,“提交”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子女、同一个“受教育阶段”只能保存一条明细,且所有明细记录的“受教育日期起、受教育日期止”不能有交叉。
  教师资格证也可申报抵扣
  纳税人申报继续教育专项抵扣,需点击“首页”中的“继续教育”;确认纳税人基本信息无误后点击“下一步”;选择扣除年度以及继续教育类型。
  记者发现,继续教育在系统中分为两种,前者是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后者是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其中,职业资格教育又分为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在技能人员职业资格中,包括消防设施操作员、游泳救生员、中药饮片加工人员、中式烹调师、美容师等200多项。而在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中,则包括注册会计师、教师资格等约80项资格。
  纳税人需要据实选择继续教育类型,点击“下一步”;选择申报方式,“提交”即可。  大病医疗在次年进行扣除
  纳税人申报大病医疗时,需要在“首页”中选择“大病医疗”;确认纳税人基本信息无误后点击“下一步”;选择扣除年度、与纳税人的关系,据实录入个人负担金额以及医疗支出总金额,点击“提交”即可。
  记者获悉,大病医疗专项扣除是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汇算清缴时扣除。
  住房贷款三种方式需选择
  住房贷款利息抵扣的申报,纳税人需点击首页中的“住房贷款利息”;确认纳税人基本信息无误后,录入房屋信息。
  记者发现,在这一抵扣中,产权证明分为房屋所有权证、不动产权证、房屋买卖合同、房屋预售合同四种。选择房屋所有权证、不动产权证需填写证书号码;选择房屋买卖合同、房屋预售合同需填写合同编号。信息完善后点击“下一步”;纳税人可以选择扣除年度以及贷款方式。
  贷款方式则分为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组合贷三种,纳税人需至少填写其中一项点击“下一步”;选择贷款人是否为本人以及分配比例点击“下一步”,选择申报方式,“提交”即可。
  住房租金与贷款利息择一
  纳税人在选择首页中的“住房租金”时,系统弹出提示,“若您已填报住房贷款利息,请勿填写本表,否则可能导致政策适用错误,影响个人纳税信用甚至违反税收法律。”根据规定,在住房贷款和住房租金两项抵扣中,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记者发现,纳税人需要在填报中选择扣除年度,以及录入住房租金支出相关信息;其中,出租方类型分为自然人和组织,需要录入对应类型的出租人身份证件信息或出租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纳税人识别号),点击“下一步”;选择申报方式,“提交”即可。
  非独生子女确定分摊方式
  纳税人选择首页中的“赡养老人”;确认纳税人基本信息无误后点击“下一步”;选择扣除年度以及被赡养人信息点击“下一步”;纳税人需要选择是否独生子女。
  其中独生子女,分配比例为全部由本人扣除。非独生子女,需录入共同赡养人、本年度月扣除额并选择分摊方式(赡养人平均分摊、赡养人约定分摊、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点击“下一步”;选择申报方式,“提交”即可。
  记者获悉,纳税人填写的所有申报信息都只需要留存备查的相关资料5年,无需提交材料,大大节省了申报成本。
  纳税人应当对自己填写的所有信息负责。税务部门表示,所有的信息都和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连接比对。如果纳税人弄虚作假,会影响个人信用,严重时,还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同时,纳税人申报信息也用担心会泄漏隐私。因为单位通过后台系统看到的数据,关键信息都经过了脱敏处理,且单位后台也不能修改员工填写的专项附加信息,确保了职工的隐私安全。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