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抢抓机遇谋发展 奋勇搏击再出发——十一届市委六次全会侧记

2018-12-29 8:05:00发布49次查看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大时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上海迎来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机遇。尽管明年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但上海只要牢牢把握“四个放在”的工作基点,坚定信心,奋勇搏击,就一定能攻坚克难,破浪前行。
十一届市委六次全会昨天召开,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上海改革发展新篇章的意见》,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也为明年各项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市委委员认为,明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意见》从顶层设计到实施路径都已十分清晰,上海要全面对标、认真梳理、深入谋划,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要抢抓机遇,也要创造机遇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当前正是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上海作为排头兵和先行者,必须拿出中流击水的勇气,爬坡过坎的韧劲,敢于拼搏,奋勇前行。
“现在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能不能有创造性的举措,决定了我们能不能抓住这个战略机遇。”市委候补委员、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说,现在各部门、各区都在想办法,变压力为动力,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积极作为,让工作有兴奋点、落实有发力点、经济有增长点、发展有新亮点。
市委委员、徐汇区区长方世忠说,现代经济是预期经济,未来经济发展越不确定,预期管理就越重要。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上海要紧紧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我们要重视量,更要注重质,要着眼长远,稳中有进,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市委委员、市政府副秘书长顾金山认为,面对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要有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勇气,谋划好工作。对上海来说,商务成本高、房价高是短板,但上海有好的法治环境,有大量人才,在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上海占比55%权重的中国排名实现了较大幅度上升。但是对标最高标准,我们还有差距,所以上海要借鉴学习其他城市经验,尽快弥补差距,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市委委员、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夏科家提出,危和机是相互并存的。要保持定力,积极进取,抓住调整的机会主动调整。民生工作要把握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和质量民生的关系,不能认为民生就是纯粹花钱,要把保障民生和扩大内需结合起来。
落实三大任务,抓好关键改革
总书记宣布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是中央立足全国改革开放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上海发展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这将极大拓展上海的发展空间,增强上海的发展动力,重塑上海的城市格局。
市委委员、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说,自贸试验区新片区的规划建设,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拓宽,更重要的是内涵的拓展和功能的重构,这是改革开放的深化、功能的调整、布局的优化、动能的转化。我们要从国家战略的需要、国际市场的需求出发,对标国际上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通过新的制度创新,为改革开放探索更多新路。目前,相关主管部门正一起拟定方案,将新片区制度创新要求落到具体方案中。
“面对新的改革任务,浦东要更好发挥开路先锋、引领示范、突破攻坚的作用。”市委委员、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说,浦东要着力推动自贸区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以自贸区制度创新提升活力,加快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建设更优的创新生态;要着力推动金融城和张江科学城“双城辉映”,推动金融更好服务科创中心建设;还要着力推动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张江和主体承载区的临港“双区协同”。
对于新设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市委委员、市金融工作党委书记郑杨说,落实好总书记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是上海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大契机。目前,金融行业配置全球资源能力还比较弱,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下一步,我们要抓紧配合做好设立科创板的工作;自贸区要加快资金便利化进程;通过设立长三角金融科创基金,建立长三角科创投融资机制。”
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是全会上的一大热点议题。市委委员、青浦区委书记赵惠琴说,要在规划的衔接、产业的联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各展所长。市委委员、金山区委书记赵卫星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中,规划的引领、工作的联动要谋求共融、共赢,金山和苏浙周边城市做了一些毗邻党建,用党建引领带动、促进发展。今年三条跨省断头路都开工了,医保联动结算也正加快探索。
进口博览会连同三项新的重大任务,是上海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推进改革开放的四大战略支撑。市委委员、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说,要按照总书记“越办越好”的要求,打造连通国际、服务国内的战略大平台,成为上海加快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的支撑平台,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届进博会现在正在谋划,希望规模更大,质量更高,创新更强。
抓牢发展主线,解决民生“痛点”
面对明年复杂环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关键问题,下大力气攻坚突破,牵引和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打开新局面。
市委委员、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阎祖强说,对生物医药这个产业,上海曾有过犹豫彷徨。现在要重新把生物医药产业做强,产业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更要理理顺。张江已经饱和,但其他地方还有空间。要多考虑考虑,怎么把政策梳理好,相关的机构怎么更好地对接,同科创中心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发挥出更大的辐射带动效应。
市委委员、嘉定区委书记章曦说,应对“稳中有变、变中有忧”这个大环境,明年要更加坚持稳中求进,设定经济指标时,也要发挥好指标在提振信心、引导预期方面的作用。就高质量发展来说,特别要全力壮大实体经济,处理好“稳”和“进”的关系。传统产业要靠转型升级来更好地“稳”住;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要加快布局推进,做强“增量”,这也就是“进”。
“今年是商飞公司成立10周年,与自己比进步很大,与波音、空客比差距还很大。下一步,要聚焦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突破瓶颈技术制约,着眼长远发展。今年第三架C919已经试飞,2021年开始交付使用。目前C929已开始研究,C939也要启动论证。通过重大项目,带动基础科学研究、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市委委员、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贺东风说。
市委委员、市人社局局长赵祝平提出,面对下行压力,民生底线要兜住,稳就业就是“牛鼻子”,政府要敢于把责任承担起来,今年上海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明年要继续做好稳就业工作,做好市场监测和政策储备。“明年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我们有信心完成。”
市委委员、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表示,明年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暖心导向”,多做百姓期望的民生实事,大力发展“嵌入式”养老,大力推进社区助餐,探索完善超大型城市养老服务的“上海模式”。要深入推进“全市通办”和“一网通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激励担当作为,打造高素质队伍
完成中央赋予上海的各项历史使命,关键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用高质量、高水平的党建为上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市委委员、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说,城市旺盛的生命力要靠发展来实现,各项改革任务的实现要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来实现。当前改革和发展任务繁重,要让各层级的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即便遇到再多的困难和问题,也能推动解决。所以,我们要为干部干事创造更好条件,让敢担当成为一种风气和时尚。
“我们要把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把百姓的实际体验和感受作为政府工作的试金石。环境和形势越是困难,越看得出干部的主动作为和主动担当的作用。”市委委员、市政府副秘书长宗明说,市委提出要大力营造想创造、能创造、善创造的浓厚氛围,这对每个干部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也是一种要求,我们都要身体力行。
“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对上海来说,怎么以组织体系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实现高质量的创新发展,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市委委员们表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紧跟社会结构和组织形态变化,构建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推动上海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