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沪上学生体育技能怎么样?《等级标准》说了算

2018-12-28 4:43:42发布64次查看
原标题:学生体育技能怎么样?《等级标准》说了算
2007年5月《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通过5年时间,使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2012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每个学生都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让学生熟练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10年时间,4份文件,1个要求。
这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密切关注,同时也揭示了实现“让青少年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的目标难度,执行起来很困难。我国知名学者毛振明教授甚至撰文指出,这种“艰难”已成为学校体育发展的“百年困境”。
难在哪儿?首先,难在定义。如何定义“掌握”?没有适合的标准。
无技能,不体育
对于国务院要求“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上海体育学院院长陈佩杰不仅完全赞成,更提出“无技能,不体育”的理念。“过去我们国家过度关注竞技体育,对青少年体育则关注不够,这个后果是什么?我们国家竞技体育的路越走越窄。我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为什么竞技体育成绩与人口基数不匹配?是因为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参与到体育中来。”
与此同时,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不够热情,其中一个原因是“标准”长期缺位。因此,在社会性青少年体育培训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产品质量和服务规范问题也逐渐暴露。简单来说,当作为消费者的家长要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一家体育培训机构时,目前,除了口耳相传的经验性信息可以凭借之外,很难有一些权威的、基于服务质量效果的认证性信息帮助其进行选择。毫无疑问,这种困扰状态的长期持续,对于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的健康成长将产生不良影响。
此次发布的《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是落实国家对青少年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政策的举措,让更多青少年拥有享受体育的权利,增强国民身体素质。陈佩杰院长介绍,2012年国家就颁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学会、学精1-3个运动项目。但什么叫学会、学精?没有详细的标准,甚至指出“评价标准由学校自行确定”。但基层体育老师并非专门学术训练的研究人员,同时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课外体育指导、训练等工作,要他们来制定出系统的标准,困难较大。各个学校自行制定标准,也很难统一。
陈佩杰院长表示,根据有关方面的调查,目前,中国学龄前的青少年儿童有近3亿,青少年运动类培训市场到2020年可以达到6400亿元。培训机构发展遍地开花,却也良莠不齐。研制出台“等级标准”对规范体育培训市场也有正面积极的作用——至少能通过受训者的达标等级,证明机构的专业能力。同时,体育培训机构也可以像舞蹈、乐器等培训机构一样,针对“等级标准”提供有规格有质量的服务。
标准分为四等十二级
前期,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委托,上海体育学院组建的“《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与测试方法》系列团体标准研制组”,通过会议、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了来自学校体育、项目管理、运动训练、基层学校等多个层面的254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围绕首批11个运动项目,对11000名青少年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了预测试。通过对预测数据的分析和反复论证,最终确立了“四等十二级”的等级架构,覆盖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高尔夫球、田径、体操、游泳、武术等11个运动项目。
在这之后,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上海市中学生体育协会连同标准研制组的11个运动专家、教练又组织全市2400多名考评员培训,讲解考评标准,并示范实际模拟操作。接受培训的教师也参加了运动技能考核,上海市的青少年运动等级标准测试,已于9月开始在上海各区陆续展开。
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会长、上海市中学生体育协会名誉会长薛明扬表示,制定“等级标准”,是希望通过等级评定的方式,不断激励孩子努力向前,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标准”测试的落地,也是为了进一步科学、完整地反映我市青少年现阶段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评估检测的最终目的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标准出台也是基于四个原则:反应个体对运动项目的实际运用能力;能较为灵敏地反映个体运动技能水平的变化;有效促进青少年积极参与运动;与竞技体育《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相衔接。
例如,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长时期处于分割发展的状态,当前学校体育所面临的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困境,以及竞技体育所面临的后备人才匮乏的尴尬,在很大程度上都与这种分割有关。《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作为竞技体育的一种评测制度已存在60余年,尽管它在带动青少年运动参与的普遍性上还存在不足,但在激励高水平的精英运动员层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种对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进行评价的工具,《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在体系构建时,将重点放在弥补《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对普通青少年适用性不足的问题上,进而使两种标准成为互联互通的体系化测评工具,共同推进青少年体育的繁荣发展。
“四等十二级”中的“四等”就是入门级、提高级、专业级和精英级四个等级,由于每个等级内部又包含三个次等级别,故称为“四等级十二”制。其中,“入门级”主要“从不会到会”。“提高级”主要评定“从会到熟练运用”。“专业级”主要解决“从熟练运用到专业水准”的评定。“精英级”在等级体系中预留了与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对接,不再设置专门的技能评定指标。当然,“精英级”内部的10-12级怎么区分,还需要竞技体育管理部门及相关专家作进一步论证。
收集样本  论证标准
2018年4月15日,“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召开,向社会发布《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与测试方法》系列团体标准。《等级标准》的发布,将帮助体育管理部门掌握青少年运动技能水平。《等级标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以及测试方法的便捷性,更能够为学校开展体育技能教学、评定学生体育技能水平提供技术支撑,为教育部门开展学生体育素养测评提供科
学便捷的工具,更好地实践体育与健
康课程的育人价值。
《等级标准》出台之前,绝大多数的普通孩子因为没有办法参加运动员评级,对自身素质没有清晰的了解,也没有提升素质的动力。“要获取运动员等级,必须参加市级比赛或者市教委、国家认证的比赛才能拿到。市教委提了这样一个设想,类似钢琴考级、舞蹈考级,设一个能够针对所有孩子的标准,上海也优于全国做了一个尝试。这11个运动项目不仅在所有的项目中得到普及,而且常见于上海校园,涉及日常体育教学活动。只是各区对不同项目重点扶持的力度不一样。”薜明扬表示。
受市教委委托,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上海市中学生体育协会承担了本次“学生技能等级测试”的实施工作。该工作目前在上海还处于试点阶段,参与前期试点的区为杨浦区、松江区、闵行区和宝山区。截至目前,杨浦区、松江区分别完成1973人与5377人的测试工作,涵盖11个项目3个等级,测试严格按照标准化测试流程进行。
12月16日,闵行区足球测试试点,在文绮中学展开。在闵行区之前,试点整体推进的杨浦区已经完成了测试,区内共有8所学校的40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11个项目的测试。同期,松江区也有23所学校的5377名学生参与了9个项目的测试。
测试进行的同时,新的运动项目测试标准也在同步推出。11月26日,《青少年软式曲棍球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与测试办法》在上海理工大学正式发布,成为第十二项运动技能标准。软式曲棍球是一项起源于美国、盛行于欧洲的团队运动项目,深受青少年喜爱。目前,该项目已经在上海拥有20多所高校、30多所中小学校学生参与的规模,设有上海青少年联赛、大学生联赛,上海理工大学连续多年获得该项目的全市冠军。软式曲棍球对速度、爆发力、冲撞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有较高要求,如今在高校学生中不仅不冷门,反而还相当受到追捧。
体育运动并不影响学业
记者在闵行区足球测试的场边随机采访了三个“足球小将”,巧的是其中还有一对表兄妹:田园外语实验小学四年级(9)班的汤智博、汤茜茹。汤智博在小学一年级时就加入了校足球队,如今已经是学校“足球先生”,更代表学校拿过区里比赛的冠军。他每周要花20多个小时在足球场上——除了周六不训练,周一到周五每天训练短则2小时、长则3小时,周日还要踢比赛。
汤茜茹每周训练3次,而且周三的早上她必须7点20到校训练。周六、周日也时常有比赛,这样算算一周也有10多个小时要花在足球场上。汤茜茹说,她每周还有1小时网球、半小时羽毛球训练,简直把大球小球玩了个遍。
这样还有时间做功课吗?兄妹俩都说到“抓紧时间”,汤智博说,“回家我先洗澡,妈妈已经把饭烧好了。吃完饭赶紧做功课,我每天9点半睡觉,之前还能看一会儿书。”汤智博更提到,他的功课还不错,所以即便每天学习的时间被大大挤压了,但他的成绩并没落下。而且有足球这个特长,也会给自己的“幼升小”加分,让他更有竞争力。
汤茜茹也谈到,虽然现在升学压力逐渐加大,但她还是舍不得放弃这些课外活动,“还好我爸爸妈妈很支持,我想坚持下去。在小时候,我经常生病,是运动让我变得健康。”
同在田园外语试验小学四年级的黄博扬,虽然没参加学校的足球队,但闲暇时间经常由爸爸带着踢球,也经常拉着小伙伴们一起踢着玩。“今天这几个动作对我来说一点儿都不难。”黄博扬说,除了足球他还在打篮球和羽毛球,而班级中参加体育培训的同学并不在少数,“不光是男生,女生也练篮球的。”
王琼介绍说:“我们非常自豪的是,闵行区是真正把足球项目融入到了校园中。闵行精英队(俗称区代表队)的孩子,u15这一批今年参加中考,24个毕业生中有6名学生取得600分以上。70%的孩子都能达到市实验性高中的分数线(俗称市重点)。参加市级比赛,我们闵行区虽然不拔尖,但外区还有足球学校,闵行的孩子是真正从校园里走出来的。这也让闵行十分自豪,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体教结合的出路。我们注重孩子全面发展,‘精英队’队的孩子,读书落下了,训练就要求他们停一停;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我们一直跟踪记录。”
闵行区的“足球进校园”采用多元合作的方式,一方面提高学校体育老师的能力;一方面购买服务,引进高水平的教练员指导校队、精英梯队。王琼说:“比如,我们有英伦足球进校园、执教精英梯队,或者跟体量很大的足球俱乐部合作,在学校普及足球。此外,也有学校自主聘请高水平教练带队,深化课堂体育内容的形式。”在教练的专业指导下,刚刚结束的市运会u15男足,闵行区队夺得冠军;刚刚结束的联盟联赛,闵行区的高中女足队夺得冠军。
作为“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区”,闵行区还非常注重足球教师教学水平的培训。“一周一次、连续6周的培训,我们已经连续做了4年,让老师的体育课堂教学有保证。”据悉,今年共有受训体育教师90余名。“最近三、四年,我们将更注重提高现有体育教师的足球技能。2019年开始准备在新的体育教师进校园之前,为他们提供足球专项培训。希望三年以后,闵行各中小学的体育老师经过暑假的培训,都能胜任足球课程。”
王琼说:“小学1-3年级增加1节体育课之后,对学校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闵行区通过课程购买,引进了围棋、游泳、篮球等课程,有效补充了体育教师不足。”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