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时代上海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持续加强基层党建街镇声音嘹亮
2018-12-28 10:00:27发布48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王佳燕、张欢、黄丽春、王洁敏、王泳婷报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改革开放40年,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用勤劳和智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世界为之震惊。改革的大潮中,有巨浪的汹涌,亦有水滴的推动。视线转向基层,40年来,各级党组织凝心聚力,牢牢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持续探索党建引领下的改革发展致富路、社会治理创新路、人民生活幸福路。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街镇,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单元。街镇的变迁史,也诉说着上海这座城市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奋斗和发展故事。近日,东方网特别策划推出“让上海的名片更闪亮,让百姓的生活更精彩”改革开放40年街镇书记访谈,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城市精细化管理到工人新村,邀请了部分典型街镇代表来对话街镇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松江区车墩镇、闵行区梅陇镇、青浦区徐泾镇、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宝山区顾村镇、嘉定区嘉定镇街道等街镇分别介绍了他们一路在加强基层党建方面的探索和坚持。
通过党建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今年发布的“上海改革开放标志性首创案例”中,起源于五里桥街道的“三会制度”是唯一一个以街镇名义入选的社区治理工作案例。五里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沈永兵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听证会、协调会和评议会为内容的“三会”制度在五里桥萌生。近年来,街道党工委以“三会”制度为特色,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制度的创新发展。在“三会”前增设了议题征询会、民主恳谈会、监督合议会,并建立了配套制度,形成了“前三会、后三会配三制”的“三会制度”。沈永兵表示,“社区治理中,居民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正是‘三会’制度在发生作用。”
在党建引领上抓特色,也是车墩镇夯实基层党建的重要举措。今年6月27日,松江区车墩影视文创产业集群党委正式成立,以“叁零影盟”党建服务示范点为载体,为园区内2000多家影视文创企业提供组织覆盖和产业服务,带动区域内影视企业的交流交融。“我们积极推动党的组织建在产业集群上,增强党在重点产业领域企业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车墩镇党委书记曹雷军介绍,这也是近年来车墩以党建引领,建设“影视特色小镇”的重要推手。今年是车墩镇“民情工程”党建项目实施十周年,从“串百家门、了百家事、解百家忧”,到区域内外党组织的结对共建,再到探索村民自治共治新模式,时代不断赋予着党建工作新的要求和内涵。
“党建引领,归根结底是通过党建来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这就像一个火车头,带动人文、生态梅陇的建设。”梅陇镇党委书记杨建华说。梅陇镇党委在党建格局、创新模式、党员培训三个方面下功夫,绘制了党建地图,形成了“1+6+x”区域化党建格局,推行“五化一体”基层党建机制。2015年,党委还推出了“读书爱书写书五年行动计划”,每年编写出版3-5本《人文梅陇丛书》,在梅陇形成“党委政府搭台、社会力量参与、人民群众唱戏”的“读书、爱书、写书”模式。
联系群众、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时代要求在不断变化,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和重点聚焦也在不断更新。进博会期间,徐泾镇全力做好保障工作,党委副书记潘恩华表示,最大的经验体会就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面对新时期楼宇党建的困难挑战,徐泾镇党委开创了“一委六部六站”的楼宇党建联盟工作平台,不断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目前已建成32个党建服务站、1个党建服务点。其中,卫二居的“小巷微距”成功入选上海市城市基层党建优秀案例。
在位于长宁区中山公园的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中,可以看到整个上海城市党建的发展脉络和缩影。上世纪90年代初,面对百万工人大下岗、百万家庭大动迁,当时的华阳路街道党工委开展“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四百”大走访,点燃了“凝聚力工程”的火炬。通过串街走户,了解关心群众疾苦,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1996年,持续推进实事工程,解决了就业、生活和居住条件改善等一大批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
进入新千年,“两新”组织成为新时代特征,街道形成以党工委为核心,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为中间层,各类党的工作载体为外围层的工作格局,开展了凝聚社会的“民心工程”。2004年,面对区域化党建的新要求,从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入手,着力推动社区党建全覆盖、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2008年以后,关键词变为了“社会治理”,街道党工委从加强区域化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入手,深化探索“问百家需、解百家忧、聚百家力、圆百家梦”,形成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工作体系。华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颖说,“凝聚力工程始终关注的重点是我们的人民群众。”
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
顾村镇党委在党建工作中同样坚持“以人为本”,从2000年党委提出的“双在四最三走进”群众工作法逐渐演化到现如今的“四三五融六必访”群众工作法,这些演变都是结合了当时顾村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实际所提出的,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顾村的体现和创新。“我们要发动好各基层党组织,将群众的需求、社区单位的资源、百姓的自我服务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顾村镇党委书记赵平说。
群众满意是检验党建工作的“试金石”。嘉定镇街道的“睦邻党建”品牌项目,正是基于嘉定800年“邻里相亲、守望相助”的文化传承,通过营造睦邻关系,最终服务辖区内老百姓。项目以社区睦邻点党建和区域睦邻单位党建为核心,让单位、行业、社区融为一体,共同驱动城市基层党建,“一站八部”的运行机制有效促进了党建资源的整合与利用。2013年,街道成立了上海市首家参与党建工作并实体运作的专业社会组织——嘉定镇街道睦邻党建服务中心,通过规范化运作的实施团队,逐步打破了社区治理中的情感、资源和管理壁垒。嘉定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甘永康表示,“要把睦邻党建打造成为更有内涵、更有情感、更有温度的城市基层党建品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习近平不久前在上海考察期间指出,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基层党建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拓宽基层党建的领域。在新时代,只有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为党的全面发展奠定更牢固的基础、提供更强力的保障。回眸40年,上海在基层党建领域取得的成果喜人,展望未来,基层党组织还将继续探索、不断奋进、走在前头。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