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大调研让黄浦政府实事更顺民意更接地气

2018-12-27 11:17:14发布54次查看

据黄浦区消息:行至年末,2018年黄浦区政府10件21个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大多已提前完成。居民对今年10件实事项目总体来说是否满意?第三方评估结果显示,2018年黄浦区政府实事项目市民总体满意度评分为93.77分,比去年提高了1.5分,再创新高。
  满意度缘何如此高?关键在于实事项目推进过程中,区委区政府、各街道及委办局结合大调研活动,从居民群众感受度出发,通过大调研不断听声音、找对策、解难题,让决策更接地气、更顺民意,让实事更紧贴群众实际需求,让项目更高质量地推进,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年初对全区人民的承诺。
  大调研推动旧改加快步伐
  近些年,因多种原因影响,福佑地块旧改征收进度一度滞后。今年,区府办、区建管委结合大调研活动,深入走访调研豫园街道,了解到居民急切期盼政府重新启动福佑地块征收的愿望,一些年纪大的居民反映:生活在老城厢已经数十年,到现在还过着倒马桶的日子,希望政府尽快帮助解决居住困难,让福佑地块居民也感受到征收的阳光。
  在细致排摸的基础上,区建管委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了福佑项目近年进展滞后的三大原因:地块情况复杂;历史风貌保护要求高;资金平衡问题解决难度大。
  针对问题,黄浦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以及尽最大努力建立机制、创新办法,改善旧区内群众居住条件的工作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在寻求市级相关部门的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上,在风貌保护、城市规划、资金平衡等关键问题上,充分发挥市区联动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寻求突破难点瓶颈的解决途径,加快福佑地块项目启动实施。
  一方面,根据上海老城厢(北部地区)城市设计统筹方案,我区在市规土局的指导和支持下,邀请了多家专业设计公司进行国际方案征询,并通过多次比选、论证、调整,按保留保护的总体要求,形成了改造方案:完整保留质量较好、保留价值较高的历史建筑,适当拆除部分质量较差的房屋,并按原有历史肌理插建小尺度建筑,延续高密度的传统空间肌理,将福佑地块打造成为一个真正的小尺度、多功能混合利用的综合街区,从而打造历史文化活力区。
  另一方面,寻求资金平衡新尝试,从盈亏平衡的角度,提出通过区域多项目捆绑的方式,实现容量转移、整体平衡的新尝试,解决困扰已久的资金难题。
  11月6日,福佑地块北块旧城区改建房屋征收二轮征询正式生效,当日签约率即达到90.6%,创下黄浦区大体量旧改地块签约速度新纪录。
  黄浦区年初计划通过房屋征收(动迁)安置实现受益居民超过5000户和收尾5个项目的目标。在大调研活动的助力下,截至目前,已超额完成任务,旧改签约总量突破7000户,创下原黄浦和原卢湾撤二建一以来黄浦旧改完成总量新高。
  大调研让黄浦滨江服务再升级
  在今年的政府实事项目市民总体满意度测评中,有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认为,南外滩滨水岸线改造对自己的生活作用非常大。
  年初,进一步提升滨江公共活动空间品质,完成南外滩滨水岸线综合改造工程(万豫码头街-南浦大桥)作为10件实事之一被立项。那么,究竟该如何提升滨江公共活动空间品质?黄浦区通过大调研活动,多次实地走访,向市民游客问需问计,从加强配套、丰富功能、提升品质等方面入手,采取多项举措,满足群众对建设美好滨江的愿望,让更多市民群众共享黄浦滨江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还江于民,还景于民,还岸线于民。
  比如,在听取市民游客建议后,黄浦区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形成5处集合式公共服务设施点,并综合设置餐饮、便利商店、公共卫生间、淋浴房等多项配套服务设施。其中在世博浦西段(3公里)配套设施就有6个标准配置公共厕所、5个免费饮水点、9个自动售货点,供应平价饮用水和各种饮料等。
  同时,还增设大型公共活动空间——位于苗江路近望达路江边,有三个大型张拉膜,面积约7000平方米,可遮风避雨,可举行各类大型活动,也是市民自娱自乐的场地。
  13个亲水平台也陆续开放。比较大且精致的有国盛平台(南浦大桥下)、11号(铺木地板)、卢浦大桥水域侧平台,平台上既有休息用的座椅,还有各种造型的张拉膜可遮风挡雨,为市民提供便利。
  为了让滨江的服务更人性化,黄浦借助区域化党建联动,努力打造一条黄浦滨江服务带,在滨江岸线建立了四个党建服务站。原先单纯的旅游咨询点,如今叠加了更多党建群团服务功能,市民们在滨江沿线享受到的服务益发多样化了。
  此外,南外滩滨水区1240米综合改造工程(万豫码头街-多稼路段)全面建成,打通了从外白渡桥至南浦大桥全线;董家渡、陆家浜路轮渡站改造、复兴路人行天桥改造、台地花园等项目竣工完成;苗江路人行道整治、世博浦西段亲水平台景观和灯光提升工程等项目进入收尾竣工阶段,让滨江公共活动空间得到了全面提升,更加紧贴群众需求。
  大调研让更多老人有险可依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于今年1月1日起在黄浦区正式启动实施。新政出台前后,黄浦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始终强调要将惠及民生的新政做实,做好,在推进中不断总结经验,挑战困难,解决矛盾,开拓创新。
  通过大调研活动,区人保局了解到,我区几家护理站均提出老人结帐存在空间及管理上的困扰。护理站地方狭小,结帐期间经常人满为患;另外经常有老人让护理人员代为结帐,医保资金存在安全隐患,也不便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此外,在对12345市民热线有关长护险的问题进行梳理后,发现也有关于针对长护险结帐不便的意见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区长护险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提出在市医保部门的支持下,通过移动支付的方式解决老百姓及机构的难题。6月启动,9月投入使用,仅用了短短三个月时间,移动支付就获得了极好的反响,大大方便了老人和家属的结算付费,增加了他们在享受长护险时的获得感,同时也提高了护理站的管理和服务效率。
  截至10月底,黄浦区已为符合条件的长期护理保险参保老人提供了约30万人次的居家照护服务,而原先市政府考核指标为20万人次,越来越多的长期失能老人享受到了长护险待遇,享受到社区居家照护、养老机构照护、住院医疗护理三类不同的护理模式,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