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卢湾中学《无边界思维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成果喜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深化上海课改的过程中,卢湾中学清醒地看到大部分中学课程存在学科课程有余、活动课程不足,分科课程有余、综合课程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压制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张力和弹性。为此,学校开展无边界思维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历经七年的实践,学校取得丰硕的成果。一是从教师的跨界教研活动开始,运用无边界思维,建立由不同学科交叉产生的创生主题教育;二是把无边界思维引入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多向拓展。三是学校开发了40多门无边界思维的课程,进入学生课表,培养学生对无边界思维的认知和感悟,形成无边界思维的能力。
自2013年以来学校共接待来自日本横滨市教育委员会公务员代表团、韩国师生代表团、香港中学校长代表团、澳门教师代表团、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第32期全国初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华师大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外国校长研修班等国内外代表团观摩无边界课达50余次。卢湾中学“无边界思维坊” 被评为2015-2016年度上海市青年文明号。2015年学校召开了六省市十四校 “无边界课程”研讨会;2016年学校作为主会场,参与了由中国教师报主办,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会承办的2016全国中小学深化课程改革研讨会暨“突破边界”黄浦现场会。2017年11月学校杨海蓉(音乐)和鲁波乐(数学)老师赴湖南省怀化市开设了无边界示范课《当格里格遇上笛卡尔》。
2017年卢湾中学《无边界行走:互联网+时代的课改加速度》作为黄浦区2017年度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项目推广到光明初级中学。卢湾中学董丹阳老师与光明初级中学张丽瑜老师在光明初级中学共上一堂无边界课《以无胜有——留白》,光明初级中学的老师们极大地肯定了融合课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卓有成效。
此次获奖既是对卢湾中学近7年无边界课程实践的认可,也极大地增强了卢湾中学的师生们进一步深入实践的信心。学校将沿着无边界课程的前期成果,继续研发适合学生学习的无边界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创新、活跃的学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