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获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通过上海市交通委组织的竣工验收,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对竣工验收进行了指导和监督。经核定,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靠泊能力为15万吨级。
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于2017年12月10日开港试生产,截至目前,已累计安全开靠干线船舶600余艘次、支线船舶3200余艘次,2018年集装箱吞吐量有望超过200万标准箱。试生产期间,16台桥吊、88台轨道吊、80台自动导引车已全部投产,生产管理系统功能更加完备,设备性能不断提升,码头昼夜最高吞吐量达到14451标准箱。面对2018年夏秋季多个台风的密集影响,通过严格落实各项防台防汛和综合管理措施,洋山四期的各类设施、设备经受住了恶劣天气的严峻考验。
试生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先后与洋山四期视频连线,充分肯定了工程建设和码头运营所取得的成绩。习近平总书记还要求以勇创世界一流的志气和勇气,把洋山深水港建设好、发展好、管理好,加强软环境建设,不断提高港口运营管理能力与综合服务能力。
洋山四期工程于2014年12月开工建设,总用地面积223万平方米,共建设7个集装箱泊位、集装箱码头岸线总长2350米,是目前全球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据上港集团副总裁方怀瑾介绍,洋山四期工程最早规划为5万吨和7万吨的泊位,但实际建造过程中,码头结构均按照停靠15万吨级集装箱船设计和建造。“原先5万吨、7万吨级的集装箱船已经是大型集装箱船舶了,但近些年船舶发展速度很快,目前10万吨以上才算是大型的集装箱船,在建设过程中已经考虑到了发展的需要,同时目前的航道水深也可以满足15万吨级集装箱船舶的通行。因此,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靠泊能力核定为15万吨级。”
洋山四期工程竣工验收,标志着码头将步入正式生产阶段,根据后续规划,码头设备规模将扩大到26台桥吊、120台轨道吊、130台自动导引车,预计到2020年将具备630万标准箱年吞吐能力。
市交通委表示,将以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为引领,努力将洋山四期建设成为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科技港口、效率港口的典范,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全面扩大开放、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