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带食物进校园 yes or no?
寒冷的冬天,中学生小强带着一杯关东煮来到教室,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一位同学见状,好奇地凑了过来,却一不小心碰翻了杯子,汤汁溅到了旁边同学的作业本上。
时间停顿了一瞬,就听到作业本的主人一声尖叫,教室里炸开了锅……
这个小小的插曲若是发生在其他学校,可能大家嘀咕一阵就过去了。但是,这碗打翻的关东煮在以“尚法”为特色的华政附中,却引发了一系列的“校园法治”行动。
从事务调解到热点讨论,再到辩论队的热点思辨、校园听证会,直至学生事务中心模拟立法、学代会审议,最后举行班规修订……
这就是典型的“华政附中式”解决问题的思路:有问题?要定新规则?找学生事务中心, 在校园立法上见分晓!
华政附中“校园立法”
在华政附中,牵涉学生利益的相关校园规则的制定主权交到了学生手里,学生能通过法治理念自主处理校园的日常事务。而这些主要由 “学生事务中心”负责。
学生事务中心的“有为”,背后是学校“尚法”特色课程体系的支撑。从调解、调研到校规制定、班规修订,这一系列的过程其实都是学校“尚法”课程体系中“模拟系列课程”实施的轨迹。
“模拟系列课程”包括模拟立法、模拟庭审、模拟听证、模拟仲裁、模拟事务调解、模拟学校管理六门。围绕着一个新发的校园事件,不同的课程都将其作为教学资源,完成处理、解决问题并在过程经历中落实法治教育的课程目标。
“模拟听证”(校园听证会)的“假戏真做”,旨在搭建一个师生甚至家校平等沟通的平台,为学校决策提供建议,培育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演讲能力,同时 让他们意识到自已有权利并且有能力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并感受何谓“民主”、“法治”。以此在他们心田埋下“法治”的种子,让“尚法”精神在学校法治教育的细心浇灌下生根发芽。
在华政附中,凡是涉及师生切身利益或校园中的热点问题,都可以通过学生、家长、老师和专家代表等共同参与“校园听证”活动,提出观点或建议。这一方式也已在华政附中的班级、年级和校级各层面开展,听证会,也因此成为华政附中依法办学、民主治校的重要渠道。
华政附中“尚法节”
在12月18日举行的“明德树人 尚法修身”华政附中2018年宪法宣传教育暨‘尚法节’主题展示活动上,学校用“尚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