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市民驿站成了“打卡点” 人们究竟在看什么
2018-12-26 9:04:50发布54次查看
【小编说】
2018年,上海16个区以各种姿态奋进、创造、争上游。有的高歌猛进,有的弯道超车,有的左冲右突,有的蓄势待发。辞旧迎新之际,上观区情频道推出“品区·年度词”系列,看看记者送给各区哪个“年度词”——
在2018年的最后两个月间,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成了网红“打卡点”。
尽管这里的参观已不得不预约,但依然每天排满。市民驿站的工作人员忙并快乐着,带着一波波参观学习者,跑上跑下地参观、介绍,最远的客人来自云南、青海等地,就为了实地看一看:“上海的为老服务究竟是怎么做的?”
今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逐一察看综合服务窗口、托老所、党建工作站等。在托老所,86岁的独居老人王永年,与习总书记握了3次手,激动地告诉总书记:“我在这里生活非常好,这里就是我的家。”
11月6日上午,习近平在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托老所同老年居民亲切交谈。
家园,是这位孤老对市民驿站发自肺腑的感言,也是我们想送给虹口区的年度词。
除了市民驿站,虹口今年还出现了另一个网红“打卡点”——上海白玉兰广场。
这几天,一波波虹口的阿姨爷叔莅临浦西第一高楼,排队看一个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虹口区首创案例展》。它展出了虹口100个在全国、全市具有影响力的首创案例,不少人收获了意外之喜:在老照片上找到了当年的自己。比如,蒋家桥居民区书记丁素芳,见证了3年前虹口和士林缔结了上海首个沪台友好社区,自豪不已。
蒋家桥居民区书记丁素芳与自己的旧照合影
看完展,阿姨爷叔参观了浦西第一高楼之际,还顺便逛了刚开业的上海白玉兰广场购物中心,一系列“高大上”的首店,让他们自豪感又增:“阿拉虹口现在老灵额!”
所谓家园,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归属,更是心灵上的归宿。只有当一个地区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时,才能给居住于此的居民有真正意义上的“家园”之感。
虹口区不过23.48平方公里,2/3以上的区域面积都是居住区,又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中心城区。这其中,“精细极致”——跟老上海人善于“螺蛳壳里做道场”一样,把每一个细节做得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极为重要。如何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如何坚持高标准引领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更加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如何把服务管理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都直接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很早就是周边居民的打卡点,食堂的网红肉包价格不过1.5元,却个大肉多,为了买肉包,居民排队常常绕到了驿站的外面。这是因为街道让利,将餐饮企业的水、电、煤、房租统统减免,并精挑细选优质的餐饮企业,要求食堂除了过年7天、每天一日三餐营业,让居民随时能吃上性价比高的饭菜。
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
家园,应是充满温情的,尤其对于特殊群体。孤老王永年是被邻居送到市民驿站的,老人原先家里没法洗澡,去公共浴室人家看他这么大年龄都不肯接收,托老所的护理人员就特事特办,利用楼上养老院的洗浴间,为他提供助浴;又因为护理人员及时发现他身体不适,迅速将他送到医院,才捡回了一条命。
家园,有时候是一份难解的情结。日前,离白玉兰广场很近的北外滩59街坊,6年后重启旧改终获成功,一些干部和居民一起流下了百感交集的泪水。当年该地块旧改签约率为76.03%,未能达到85%的签约生效比例,一些干部和居民也曾留下失落的泪水。一位干部坦言:“当时就觉得对不住居民。所以这6年,我们就像对待一个受过伤的孩童一样,呵护59街坊每一证居民。”随着旧改步伐的加快,许多虹口百姓将迁移他处,拥有更好的居住环境。而北外滩的灯光璀璨,多伦路的熙攘市声,将是他们心中的想念。
59街坊居民庆祝旧改征收成功
虹口区领导喜欢提一句话“让老城区焕发青春”,这从来都不是空洞的口号。它意味着,虹口不仅要在精细化上下苦功夫,而且要在创造力上下狠功夫。如此,才能让居民的家园,不仅温暖舒适,而且时尚有范,搭准时代脉搏,甚至走在时代前列。
从历史上看,虹口的“家园建设”,拥有许多第一:1979年,曲阳新村作为上海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大型居民区开始建设;1995年4月,全国首个跨省流动党组织——天台县在沪流动党支部在虹口成立;2016年,虹口在全市首创“全岗通”模式;同年,启动了全市首个城市更新改造试点——春阳里风貌保护街坊改造;2018年,上海市首家专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社会组织在虹口成立……
把家园建设好,得有一份追求精细极致的精神。
一位市民驿站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做得还不够好。早上不少居民不明就里跟着排队买早餐,却不知那个窗口是专门卖肉包的。这说明标识还不明显,服务还不到位,要改进。”
一位参与旧改的干部说:“过去6年,虹口区完成旧改征收超过100万平方米,约10万人搬离棚户区。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遭遇失败的苦恼。只有坦诚面对失败的教训,不给自己留后路,才能全力以赴做好旧改工作。”虹口干部把“三千”精神--“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视作旧改工作的座右铭。
59街坊全貌
当下的虹口,将更多的努力和创造力,集聚在“家园建设”中。比如,补上商业短板,除了白玉兰广场购物中心,第三家来福士、7fresh上海首店将落子虹口,四川北路环“虹口足球场—龙之梦”区域商业复兴计划也被提上日程;老房装电梯有了成功案例后,尽快复制到更多老旧小区;旧改和历史风貌保护的平衡,努力探索出更多种模式……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