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黄浦新闻

前瞻展望:“上海课改30年”未来的突破方向

2018-12-24 0:00:00发布63次查看

今年是上海实施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教材改革30周年,也是面向新时期,踏上深化课改新征程的起始之年。
深化课程改革,是上海创建一流教育的“攻坚战”,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主阵地”,更是不忘初心、逐梦前行的“加油站”。
深化课程改革,必须目标明确、方向明确、重点明确、路径明确。
立足基点:立德树人 以人为本
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是深化课程改革的立足基点。
深化课程改革,要着眼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国家意志,满足社会科技发展需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主旨;体现国家意志,是教育的属性;满足社会需要,是教育的功能。
深化课程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符合成长规律,满足学生个体成长需要。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原则;符合成长规律,是教育的遵循;满足学生成长需要,是教育的追求。
改革方向:多样化课程 个性化培养 实践性经历
开设多样化课程,突出个性化培养,注重实践性经历,是深化课程改革的三个改革方向。
品质拓展:增强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地带,也是学生成长的肥沃土壤。课程的多样化,既符合时代发展的多元性,也契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而课程的选择性,既是课程多样化的结果,也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条件。
增强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今后不仅会朝着数量上扩充,而且会朝着质量上提升。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将真正变成现实。
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化培养——个性化教育,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和全面发展思想引领下的因材施教,个性的健康丰满,独特的层出不穷,这个教育世界会变得更有风韵,培养的学生也会各有精彩。
如何实现个性化培养,是深化课改的一大探索命题。
强化体验:注重实践性经历——学生成长是一个全面、综合、立体的过程,除了课堂之外,走向社会,增长见识,提高综合的实践能力,增加体验,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是未来教育需要直面的课题。
丰富学生实践性学习经历,既是对书本知识的补充,也是对人生知识的拓展,这种实践性学习经历,对学生发展有着持续性的影响。
突破口:教学方式变革 信息技术融入
关注教学方式变革,注重信息技术融入,是深化课程改革的两个突破口。
提升质量:关注教学方式变革——教学方式,是课改的关键地带,也是产生教学活力的生长空间。每一种教学方式的变革,对课改的推动不言而喻。
教学方式变革,以提升质量为标杆,以满足学生学习为导向,导向深度学习、精准学习、高效学习。
提高效率:注重信息技术融入——信息技术大步走向教育教学,是现代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借助科学技术实现进步的钥匙。
信息技术融入课程,不仅有技术与教育衔接的探寻,更有内容和方式融合的挑战,而精准、精到、精通则是一大探索方向,目的在于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效益。
[相关链接]
■上海市田园外语实验小学 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为基础,构建了特色鲜明的“5y课程”,包含五大学习领域——明理尚德“悦”品格、人文阅读“阅”成长、身心健康“跃”体质、艺术审美“乐”品味、科技创新“越”创造,每个学习领域又包含多个特色课程。特级校长、田园外语实小校长赵瑛群说,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满足了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化发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每学年,学校开设满足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和选择的多个专题,开展各年级、各领域丰富的校园四季综合主题实践活动,每季活动采用1-2个学科领衔设计活动方案,全学科卷入的实施推进策略。春季活动“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语文、自然学科领衔;夏季活动“旅行中的世界”,数学、体育、信息学科领衔;秋季活动“品秋行动”,音乐、美术、语文学科领衔;冬季活动“一带一路看世界”,道法/品社、外语、劳技学科领衔。每季主题实践综合活动,有启动仪式、有节点活动、有评价促进,既凸显各学科特色又融通全学科,打通学生学科学习的世界,在有趣的主题活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表达、思考,培养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了每一位学生全面而个性地成长。
■上海市向明中学是上海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试点学校。而向明中学经过8年施行“春假研学课程”的积淀,形成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成为“研学旅行”的“向明模式”,具有启示价值。
对向明中学的学生来说,每年一度的“春假研学课程”,是他们热切盼望的,被称为“向明创造”。为了研学有果,班班事先做足了功课,在老师指导下,精心策划了研学旅行方案,有的方案不仅是旅行地图,而且是课题指南,更是学习图谱。
“春假研学课程”,是一本大“书”,资源在这里汇合,文化在这里集聚,教育在这里生发,形成了横向贯通的教育深度。
向明创造教育实践已有三十多年,积累了许多的研究经验成果,也培养了大批具有创新素养的优秀学生。从开初的“三小”活动,即小创造、小发明、小制作开始,到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将创造教育纳入课程,进入课堂,面向全体学生,研究创造教育课程框架的构建并实践,且逐渐进行创造教育课程群的建设。创造课程的建设为培养创新学生提供保证,为此,该项研究成果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市特等奖的殊荣,得到领导和专家的肯定。
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向明中学校长芮仁杰说,向明的毕业生有一个特点,就是成才的多样性,后来在各行各业都有杰出的表现,成为风云人物,以至于有人评价说,向明培养的学生眼界宽、基础实、潜力大。“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是向明给我的最大财富”,向明学生吴一菲感慨地说。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本着尊重差异、“教为不教,学为再学”的理念,针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教学之间的矛盾,历经八年自主研发建成移动教学平台,实现精准化、可选择、泛在化教学,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学转型。
同济一附中校长阮为指出,移动教学平台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是自主构建了移动教学平台,涵盖选课、课案、作业、辅导、评价、研修等系统,以精准的数据分析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个性化辅导,定性定量相结合,优化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二是形成了丰富的移动课程资源,支撑线上线下泛在混合学习,拓展了学习时空,推动了学分制实施,实现了学习的可选择性。三是建立了五种个性化教学模式:前置学习与网络课堂深度研讨相结合的模式、自主学习与“微辅导”相结合的模式、游戏化学习与积分制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序列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微课教学模式、课程辐射与多维互动相结合的网络教学模式,丰富了个性化学习路径。
[重要提示]
经过上海课改30年的探索实践,我们积累了许多经验,这是宝贵的财富,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资源。
深化课程改革,是进入新时期摆在上海基础教育界的重大任务。我们需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认清教育的使命,在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上保持定力;进一步认知课程的价值,在课程多样化、个性化培养、实践性经历上更有作为;进一步认识改革的动力,在教学方式变革、信息技术融入上创新践行,为上海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为上海课程建设的领先高地,续写华章。
深化课程改革,从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讲,任务很重,唯有瞄准大局,担当大任,才能不辱使命;从教育教学方面讲,天地很广,唯有定准方向,不懈努力,才能有所建树;从教育创新角度讲,唯有遵循规律,敢闯敢试,才能提升境界。
深化课程改革,还需要我们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并及时将成功经验上升为制度和政策;需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把臆想当现实,不把构想当真理。
深化课程改革,永在路上。我们任重道远,初心如磐,逐梦前行!
徐淀芳(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
黄浦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