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西郊野公园成为青浦的一张靓丽名片
2018-12-24 13:30:50发布44次查看
张春根,1963年1月生。现任上海淀山湖新城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2016年至今,全程参与、指导青西郊野公园建设及运营管理工作。
上海青西郊野公园在青浦区的西南部,淀山湖的旁边,规划的面积大约有22平方公里,是上海市唯一一个以湿地为特色的郊野公园,动植物非常多,“湖、滩、荡、岛”纵横交错,湿地、湖泊、河流、森林,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攻坚克难,确保公园开园试运营
青西郊野公园是上海市首批7个郊野公园中第2个对外开放的,里面60多亩的水上森林是上海独有的,也是被誉为池杉奇观。森林深处的水很深,最深的有2-3米,形成了惊艳的水上森林景观。
整个青西郊野公园的建设大大小小有16个项目,所以在半年的时间里要完成这些项目,确实是花了很多的心血,也克服了施工条件差、工期短、高温以及夏季台风雨水天气等许许多多的困难。
一方面,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确实很重视,在建设的时候一般是每半个月就要到工地上视察;另一方面,我们公司也非常重视,两位主要领导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到现场来督查工程的进度、质量还有安全。公司也成立了项目部,项目部的同事也非常努力,现场基本每周都要召开例会,碰到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到现场来,进行核实、协调,解决一些困难。
当然,这期间也发生了好多故事。我记得有一次,要在台风期间的夜间施工,我们的服务设施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好,要在暴雨天进行钢结构的焊接。我们在现场搭起了临时的雨棚,项目部的同志们都在现场,我要求各施工单位要把每一步安全措施都做到位,更重要的是要防止发生意外事故,我们项目部的同事们与施工单位一道,一直坚持到深夜,才把这项工作做完。
还有个小故事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青西郊野公园有七个移动设施,当时中标的单位是一家上市公司。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付第一笔费用的时间比合同上约定的时间拖延了一个月,导致进场施工的进度也有所滞后。后来大概是在2016年9月份的时候,我们还只看到打下去的桩,这样的情况已经严重滞后了我们原来的计划。当时我们也询问了施工单位好几次,施工单位一直答复我们,那些设施都在南京和徐州的工厂里还在制作当中。我们公司的主要领导也非常关心,多次问我到底制作得怎么样了。我心里也没底,感觉也还是不放心,因为10月份就要开园试运营了,所以后来我就决定还是要实地去看一下。我跟我们郊野公园项目部的负责同志,早上6:30开车出发去南京,到了南京的工厂,看到了工厂里正在加工的梁、柱等构件。随后又赶往徐州工厂,直到亲眼看到确实相关的部件都在加快制作中,当时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来。那天回到家已是深夜了,全天两个人轮换着开车,虽然辛苦,但心里踏实多了。
规范运营,优化公园生态建设
青西郊野公园这个区域当中,天然水系纵横交错,像大莲湖就是天然的,里面有很多的河道,和外面都是相通的,都是活水。里面有一个莲湖村庄,村庄里面的河道也都是连通的,应该说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在公园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这样一个原则。具体措施的话,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抓好工作。
第一个是生态示范。一直以来,我们都坚持对郊野公园的每一个项目进行专业的评估,一直都坚持保护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主要是通过合理划分功能分区,为各种各样的动植物、野生生物提供比较好的生存空间,我们也一直比较关注自然本底,结合农、林、水各方面的政策,对生态要素进行管控、进行有针对性的修复。还有我们通过专项的研究,对湿地、农田、水森林等一些有特色的产业提出了具体的保护规划。
第二个是生态修复。我们在项目设计的时候就非常重视空间布局的优化,建立了水生态保护、土壤修复、生态廊道、生态保护区(湿地建设)等等。水生态保护主要是通过河道综合整治来实施的,包括引清调水、沟通水系、生态清淤、建设生态护坡等等;生态廊道、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主要是通过湿地、道路绿化带还有河滨绿化带的建设,把郊野公园与周边的其他板块联系起来,基本上能够形成自然的或者半自然的生态系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
第三个就是生态监测。我们公司连续多年委托上海市环境科学院对生态保育区做生态监测,每一年我们都定时、定点对这里的包括空气、土壤、植物等一些指标进行监测、比较,出现异常时我们会及时地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在运营中,我们一直对生态保育区实行封闭的管理,根据入园人流量情况来控制人流,做好疏导工作,确保生态安全,游客安全。我们今年在做的项目就是把生态保育区循环围起来,这样一来就不会造成人群逆流,对安全也是有保障的。
我们在公园的运营管理中,也一直贯彻“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的一种理念。公园本身是一个公益的项目,但是它的运营是属于市场的,所以我们采取了市场化的运作。我们一直坚持能交给市场的就交给市场来做,能交给专业的就交给专业来做,我们采用公开招标和购买服务的方式,挑选合适的合作商来开展公园各个方面的工作。在运营过程中就是坚持八个字“安全、有序、科学、规范”,这样来保证公园畅通,也保证游客玩得开心、玩得安全。
另外,我们还委托了专业的公司对生态保育区进行养护。对生态保育区的养护能保障池杉林的生长安全,调节好区域内的水位,还能保证水面清洁干净,保持四季有绿化、花草有看点。我们最近也在和一些生态专家讨论,比如园里的这些鸟类,像比较多的有白鹭,还有其他的水上鸟类,怎样让这些鸟类多起来、繁殖起来?举个例子,我们大莲湖里面有三个生态小岛,主要就是作为候鸟的繁殖基地和栖息地。生态岛里面有一些水生植物,鸟会在水草上面做窝,然后繁殖。有一些我们特意把它做成类似这样的环境,就是为了能把一些鸟类留在这里;水生植物方面,我们公园本身就有一个区域,是和上海海洋大学合作的,正在建设一个水生植物园,主要种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这两种植物培育好以后,我们准备把它们引入到生态保育区去。
创新理念,打造公园特色产业
关于特色产业,我们一直有这样一个概念,就是要做莲湖特色民宿。整个莲湖村有三个村庄,东谢庄、西谢庄和朱舍。经过对于各地民宿的走访调查,我们最终与台湾人达成了合作意向,具体主要是提出了一种理念。比如说一个房子出租,它需要一个管家给他打理、增加收入。我们这一块在运作的时候和当地的镇、村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得到了镇、村领导的支持,基本达成了共识。
另外,青西地区历史文化资源非常的丰富,我们也一直考虑在公园的建设中融入一些历史、文化方面的元素。我们将结合青浦区民宿业的指导意见,深入地挖掘当地有特色的文化,比如大莲湖、永静庵、池杉林文化等,尤其是在民宿当中,还要考虑如何植入、如何体现这些当地的文化、当地的元素。对于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比如当地的“田山歌”“饮食”“手工艺”文化等,下一步也要和民宿的设计方面再进一步的对接,争取把这些文化融入到工作当中去,增加游客的参与度、互动性。
再者,我们公园科普方面的工作也都在开展。去年10月份,青西郊野公园科普体验实践基地揭牌了,并举行了第三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青浦分会场活动暨青西郊野公园科普定向赛启动仪式。同时,我们也在研究如何把科普和旅游结合起来,希望可以把这些生态、环保、科普等方面的内容和游客参观、学习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农业种植方面,我们主要考虑打造水乡农田示范区。主要和青浦现代农业园区、自在青西合作,整个园区内种植的就是和上海自在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种植的蛙稻米,种植面积大约1400亩;还有一块是采摘,现在主要有江西的红柚园,还引进了农业园区的蓝莓采摘,到了季节都可以开放采摘。
另外,结合养殖和垂钓方面,主要打造了渔村休闲体验区。生态养殖区域面积大约不到1平方公里,大部分的鱼塘都保持原来的样子,还是由原来的养殖大户来养殖。我们还做了“6+1”的垂钓区,主要是为了游客休闲和体验,就是有6个可以参加国际比赛的标准垂钓区,再加上一个休闲垂钓区,不管是不是专业的选手都可以去钓鱼。这些都是郊野公园比较有特色的产业。
因地制宜,促进园内乡村振兴
莲湖村村庄是保留在我们郊野公园里面的,应该来说既有好处也有些问题。好处是保留了园内的原住民,包括他们的文化和他们传统的一些生产、生活的方式。如果民宿建好之后,就可以增加游客的体验度,可以近距离地体验到当地一些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气息;但是另一方面也确实对我们公园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比如每逢节假日,村庄里面的居民免不了有些亲朋好友来走动,而节假日本身就是公园管理压力比较大的时期,大量的车辆都进去的话,是有一定安全隐患的。所以相对应的,我们已经把村民车子的车牌号都输进了系统,这样很方便。在接下来的建设当中,我们和镇里面也建立了一个协调小组,和他们分管领导都有对接,在运行当中碰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通过协调小组来协调解决,这样又快速又方便。
对于这些保留在公园里的村民,我们都是负责任的,也一直想方设法地来增加他们的收入。一个是增加村民补偿性收入。在郊野公园本身土地的收入之外,又增加了500元/亩的流转费,首先土地的补偿数增加了;第二个是村民的工资性收入也相应增加了。因为从一开始,像园内的保安、保洁、电瓶车驾驶员,包括锄草、养护这些零工,我们基本就从当地招收,给当地村民增加就业机会,目前已经解决了50多个岗位;第三个就是考虑增加村民的经营性收入。我们在莲湖村的入口处建了一个乡村集市,现在一些台位都放上去了。每逢节假日或者黄金周,村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一些农副产品拿到这里来卖;第四个是一旦民宿做起来,村民们自己空出来的房子就可以出租,这样也能增加他们的收入。从这四个方面来讲,郊野公园的开发确实给当地的村民带去了实惠。
另外,前面我也提到了“三生”融合,其实“三生”融合对村庄里的村民也是有很大的好处的。一个是生态,前面也提到了,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我们也尽了最大的努力。第二个是生产,在土地整治之后,一些农业的设施设备都有了改善。比如,像灌溉,实质上以前都放在暗沟的,都是开的,我们都把它提升了,像农田的整治,像桥梁、道路,以前都是很小很窄的,现在我们按照土地整治的规范,都把它扩大扩宽了,包括青西的水田路,也都做了水屯架。这些做了之后,对村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生态保育区是青西郊野公园独具特色的区域,那里一大片的池杉林,就是一个天然的森林氧吧,四季分明。我自己周末有时间也经常过去,到那里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还可以休闲、徒步。另外,还可以骑自行车,因为整个环湖5.5公里,骑自行车是非常好的。还有莲湖村,将来民宿打造好了以后,周末大家也可以带家人或者孩子来住,体验当地原住民的生活,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同时还可以做一些采摘,让孩子们可以体验、游玩。
总的来讲,青西郊野公园从建设开始就考虑了各个方面的因素,一直在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虽然没有宣传和推广,但是到现在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游览,青西郊野公园将继续用心、用力做好生态建设、特色产业、乡村振兴三大文章,打造青浦的一张靓丽名片。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