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开放式党建的虹口实践:把党组织的优势发挥在一线

2018-12-24 9:40:51发布45次查看
  编者按:“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虹口首创案例展”在上海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66层举行。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各种不同创新案例在此集中呈现,展示了虹口始终不移的首创精神,以及持续坚定改革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即日起,东方网推出“改革开放40年看虹口”系列报道,追昔抚今,讲述这些案例背后一个又一个改革创新的故事。
东方网记者朱贝尔12月24日报道:从设立党员发挥作用的阵地,到搭建党员群众交流的平台,再到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引擎,改革开放40年来,虹口党建遵循的是一条从组织覆盖到资源汇集、再到作用发挥的科学脉络。实践证明,基层党建同样要以包容、开放、创新的方式开展党建活动,党建工作才有号召力和生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发展。
“双重管理”让流动党员有了“根”
△天台流动党总支与社区共建
虹口区曲阳路988号,一栋不起眼的小楼,国内第一家流动党支部“中共浙江省天台县在沪流动委员会”便在这里。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天台人来到上海打拼,其中有不少党员。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但长期以来,他们处在“税费当地收、党费往回邮、组织生活年底凑、怀揣关系到处游”的状况。针对这种情况,中共虹口区委和浙江天台县委共同探索建立了天台流动党员挂靠虹口区委组织部实行“异地活动、双重管理”模式,引导党员经营户扎根社区,回馈群众,奉献社会。
许瑞明,2002年来到上海任中共天台县在沪流动党委书记,2007年8月至今,任浙江省天台县在沪党委书记,负责党委工作,见证并实际推动了天台县在沪党委的发展。许瑞明说:“这个流动党员的‘家’不仅是一个党员的‘加油站’,也是众多天台游子的驿站,系住了5万漂泊在上海的天台人的心。”
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虹口区把天台党员创业者纳入了区“两新”组织人才服务的范畴,经常为他们提供党建理论学习辅导的机会,组织他们参加“走向新的成功”企业发展研修项目,为他们搭建参与党建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平台,还为流动党委开通了远程教育平台,使党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党务信息。
流动党委亦大力推动党员服务沪浙两地建设,大力倡导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天台在沪流动党委是虹口区区域化党建联席会理事单位,各党支部也积极与属地党组织、先进党组织结对共建。虹口、天台两地携手实行“双重管理”,让天台在沪流动党委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之路,同时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夯实了基础。
党员志愿者工作室不断“开花结果”
△洪小百党员志愿者工作室
1999年,乍浦街道在虹口区建立首个以党员志愿者名字命名的志愿者工作室——“瞿秀琴法律志愿者工作室”。街道并以此作为创新联系服务群众方式的重要抓手,在社区内进行积极推广。在瞿秀瑾的影响下,社区周边从事法律工作的党员群众也纷纷加入工作室,充分发挥法律专业优势,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
1998年,从虹口区司法局退休的党员瞿秀瑾,在原乍浦路街道大二居民区义务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服务过程中,瞿秀瑾发现很多居民由于法律意识十分淡薄,而不能很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甚至还有个别居民因为完全不懂法而触犯了法律,以至于事后幡然醒悟却已追悔莫及。1999年初,她找到居民区党组织,主动要求建立一个法律服务工作室,为居民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传播法律知识,用法理调解人际关系。瞿秀瑾的法律服务工作室成立后,她经常在晚上或休息日为居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居民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深受周边居民群众的好评。
这一好做法随之得到虹口区委大力推广,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在虹口大地上“破土而出”,党员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壮大,目前虹口区共有党员志愿者工作室175家,党员志愿者骨干突破2500人,参加日常服务的志愿者达万余名,每年提供各类志愿者服务近20万人次,受到党员群众广泛认可。党员志愿服务内容涵盖法律、医疗、体育、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分布于三级服务网络的各个层面,服务项目百余项。
虹口区党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的主体已从居民区向驻区单位延伸、从区域内向区域外延伸、从退休党员向在职党员延伸、从党员向群众延伸、从个体向团体延伸。同时,在虹口区党员志愿者工作室中,集聚了各行各业岗位能手以及一批具有一技之长的优秀党员,并吸纳了许多驻区单位和社会组织,实现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党组织资源共建共享。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范围也由社区向全社会延伸,服务内容也由单纯的法律服务发展到百余个不同类别的服务项目。
△殷仁俊为社区老人免费理发
虹镇老街旧改基地建临时党支部
△虹镇老街老居民搬家
昔日的虹镇老街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大棚户区”,自1995年起启动,到2013年完成最后两个地块的征收达标,18年间,虹镇老街浓缩了上海旧区改造的发展变革。这其中,党建引领群众工作方法的不断创新,成为推动虹镇老街旧改不断提速、全面改造完成的关键力量。
近年来,嘉兴路街道党工委明确“以党建引领旧改、推进旧改,以旧改检验党建、提升党建”的工作思路,把党的组织建在征收基地,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前沿阵地,把群众工作贯穿旧改始终。
“虹镇老街旧改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系统思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引领群众的领导核心作用。”嘉兴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狄梁介绍,虹镇老街每新开一个基地,同步设立临时党支部,将地块内所有党员群众和基地工作人员全部纳入党组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放型党组织生活,让已经搬迁的党员代表到基地来谈思想认识,谈搬迁后生活改善的切身体会。
同时,在各个基地树立“党员签约五星榜”,鼓励在职党员在社区亮明身份、争做表率,引领广大居民群众支持旧改。
△动迁地块党员“创先争优”
值得一提的是,虹镇老街1号、7号地块仅用18天就提前完成二轮征询签约目标,取得了自1995年启动的大规模旧区改造的标志性胜利,被誉为“十八天走完十八年旧改路”。
△虹镇老街7号地块
以此为起点,嘉兴路街道党工委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升,近年来逐步形成了党建引领促旧改“三千”工作精神(即: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和“八个一”工作机制(即:建立一个临时党支部、形成一个支部创先争优工作方案、召开一次开放型主题党组织生活会、发放一份党员倡议书、亮明一张党员身份证、张贴一张党员先锋榜、组建一支党员志愿者队伍、开展一轮组团式服务)。
“浦西第一高楼”里设党建服务站
△白玉兰党建服务站前台
在“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主楼20层,有一处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的“网红”打卡点——白玉兰党建服务站。这里不仅是白领们闲暇时光放松的好地方,也是党群工作开展的主阵地。
自今年2月揭牌启用至今,白玉兰党建服务站已孵化、覆盖24个党组织,团结凝聚130多名党员,40位白领“口袋党员”找到了党组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名。
“党建服务站的几个小青年‘交关’负责任。”党龄逾26年的顾桂凤,所就职的上海华港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去年入驻白玉兰广场,党组织关系也落到虹口。在顾桂凤看来,这里的党建服务站不仅服务党员,更是服务群众。“多元化的服务体现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
“深化楼宇党建新引擎、助推青年成才新学堂、共享汇智创新新空间、打造服务企业新环境、搭建凝心聚力新纽带。”白玉兰党建服务站站长纪珺对于“五新”党建理念如数家珍。“人在哪里、党员在哪里,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哪里”,把党的组织建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上。
△为青年白领讲授中国传统文化
纪珺介绍,为增加白领青年与白玉兰党建服务站之间的粘合度,党建服务站除了提供党务、政务、事务、医务、法务等“五位一体”的多元服务项目,还采取菜单式和项目化的思路,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安排、天天有活动”。此外,白玉兰讲坛举办“初心教育”“金融航运”“社会治理”“文化修养”四大系列讲座,先后邀请袁秉达、倪世雄等知名专家前来授课。
像白玉兰广场这样的重点商务楼宇,北外滩地区还有67幢(含创意产业园区9个),其中已入驻企业的楼宇有60幢。组织关系隶属于街道党工委的两新党组织共96个,“两新”党员人数达1662人,有5万余名白领员工在北外滩创业发展。北外滩商务楼宇,越来越成为“两新”组织集聚、创新创业集聚、资金资源集聚的“垂直式街区”。
△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