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京津冀地区放了一个“超级气球”,足有1000米高!记者日前获悉,这个“超级气球”是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上海民防办等单位的杰作,于12月15日在河北省望都县升空。
高空大气“超级监测站”
“超级气球”是一个类似汽艇的庞然大物,学名“大载荷系留气球”。它体长32米,比波音737-500客机还长了近1米;充满氦气后,体积达1900立方米,可有效承载220公斤左右的重物。
“在空气污染研究领域,有了‘超级气球’,就能在高空建立一个超级监测站。”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伏晴艳介绍说,过去受制于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大气污染物的定点定时观测往往被限制在较低的空间,对边界层高度大气污染物的观测很少,相关研究就缺乏充分的数据。
以上海为例,冬天的边界层高度一般可能低至三四百米,夏天有时候就可能抬升至1000米上下,因此,就算在上海中心顶部观测,还有三四百米左右的空间“够不着”。
在全国,类似高度和空间的大气污染物观测“短板”也普遍存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为数不多的观测高塔平均高度也不过三四百米。
胜任最高1200米观测任务
“超级气球”出现后,高度从300米到1000米都在其监测范围内,基本覆盖了每日大气层的高度变化区域,弥补了在大气边界层高度长时间定点连续稳定观测的空白。目前,“超级气球”可以胜任最高1200米的大气污染观测任务。
12月15日初战告捷后,最新的“战报”已经传回上海。根据大气污染物化学组分和气象参数垂直探空曲线的变化,科研人员初步判断,12月15日,监测点位600米和800米上空存在污染物的高空传输。
伏晴艳以当天12时的pm2.5实时浓度数据为例,200米高度的实时浓度在100微克/立方米左右,按理说,越是往上空走,浓度越小,但在600米高度,实时浓度却不降反升。
“这印证了污染物的高空传输,而非只是本地污染的累积。”伏晴艳感慨,如果没有“超级气球”,要在短时间内有“底气”地判断空气污染是本地生成还是外地输送,难度就大出许多,如果只靠间接数据去推演,一旦数据本身有误差,很可能谬以千里。
据悉,这是第三代“超级气球”首次离开上海。此次受邀前往京津冀地区,“超级气球”将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陆地边界层大气污染垂直探测技术》的重点观测任务,“捕捉”冬季重污染期间点面结合、三维立体的大气污染垂直分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