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走过一甲子 曾创多个“国内第一”和“全球第一”
2018-12-21 19:30:04发布84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2月21日报道:“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立60周年”心血管高峰论坛今天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心血管界院士、专家学者近600人齐聚中山,以“创新、合作、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研究新时代心血管疾病诊治新策略、新思路,凝聚国内力量、分享国际经验,用医学创新驱动继续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建设。
此次论坛国内外“大咖”云集,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韩雅玲、胡盛寿、张运,中国科学院院士顾东风、陈义汉等一流学者;国际上,有国际著名超声心动图专家,来自美国的姜楞教授。他们聚焦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影像、基础研究,对全球医疗领域共同关注的话题进行探讨交流。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在致辞中讲到:“回顾心研所的历史,深感责任重大;促进心脏病学事业的发展,更为任重道远。60岁生日是对历史的检阅,是催人奋进的起点。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加强科研创新,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为把心研所建设成为国家一流的心脏病学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基地、疑难杂症治疗基地而不懈努力。”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12月,时称上海市胸病研究所;1963年改为现称,成为上海市最早建立的临床医学研究所之一,专门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
据悉,上海市心血管研究所早在1980年便被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定为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上世纪80年代末心内科被国家教委和卫生部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后被定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上海市心血管临床研究中心。这里诞生了我国心血管界第一位工程院院士和第一位科学院院士,此外尚有教育部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青年长江学者1名,是国内外知名的心血管临床及基础研究中心。
60年的发展中,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做到了多个“国内第一”和“全球第一”,开启了心血管病治疗新时代。60年的发展,有筚路蓝缕、有跃动腾飞。近20年来,心研所相继进行技术创新、理念创新、器械创新,如施行国内首例儿童原位心脏移植术、在国际上首创冠脉完全闭塞病变经逆行导丝进行的介入治疗。先后研发肾动脉冷冻球囊消融、聚乳酸冠脉可降解支架、valveclamp二尖瓣夹闭系统,在国际上首次改进并命名了冠状动脉逆向导丝主动迎客技术(agt技术)等。
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促进医学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外知名心血管病专家在本次论坛上深入研究心血管疾病诊疗的新理念、新策略、新路径。在国际上,创新也作为心血管会议的主旋律被反复强调,覆盖面从器械、药物到治疗方法、手术技巧等。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陈灏珠教授说,过去我们主要以模仿或融合创新为主,在国家倡导创新的大环境下,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已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国人自己的原始创新之路。
“创新则是我们未来的主旋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樊嘉表示,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在医学创新方面,一直行走在国内前列。本次高峰论坛中,众多院士前来传经送宝,为上海医疗同行带来了最新的创新理念、学科前沿的资讯;现场气氛热烈,思维火花碰撞激烈,有力促进了上海市心血管界与国内外专家同道在卫生健康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合作、共同发展。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