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戏剧的市民李文昌每个月都要到洞泾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看演出,以往看场戏要排几个小时的队,费时又费力,现在再也不用排长队了,看戏成了真正的享受,这样的改变得益于洞泾镇文体所的三次大调研。
洞泾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剧场可以容纳500名观众观看演出,平均每月至少安排4场免费演出。剧场每个月的1日都会公布当月的演出剧目,但以往的领票规则是演出前一个小时,观众在中心大厅排队领票。第一个人就是1排1座,第二个人就是1排3座,依次发放。这个规则看似简单公平,但每次领票过程中,小摩擦却接连不断。
在大调研过程中,镇文体所工作人员走到居民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想方设法解决大家关心的看戏难问题。
“一顾茅庐”,工作人员在排队的群众中随机调研,听到了诸多抱怨,比如老人不认字,给了票子进场也找不到位子;进剧场时光线太暗;演出没有明确公示……收集好问题,文体所工作人员立即召开现场会,并很快成立了一个剧场工作小组,决定每次有剧场演出活动时,针对演出活动提前做好各种预案,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详细分工,有的负责发票,有的负责维护排队秩序,有的负责领进场找座位。
第一次大调研后,情况有了好转,大调研组不满足于现状,“二顾茅庐”,从中又收集到了许多新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越早拿票,座位就越靠前”的领票规则使得有些人想方设法往前插队,这样不仅会扰乱秩序,还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
大调研组根据市民的建议,买了许多一米线栏杆,拦成蛇形通道,发票时又请了保安维护秩序,一段时间执行下来,排队秩序得到了很大改善。
第二次大调研后,市民是不是真的满意?大调研组认为必须要“三顾茅庐”。虽然改进了取票方式,但有的老人为了坐到好位置,一大早就跑到剧场前排队了,有时下午1时的演出,他们早上9时就已经在排队了。“4个小时等下来,老人们身体哪里吃得消啊?”文体所副所长胡志平说。
市民还不满意,那就继续改。既然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放演出门票,那么文体所就把这项工作做得公正透明。
如今,洞泾文体所每月演出安排会公示,13时的演出12时30分才开始在剧场门口发票,每人限领一张,并且所有戏票的座位号都是电脑随机打印的,也就是说,坐什么位置全靠运气。大家再也不用争着排在前面,更不用从早上9时开始一排几个小时。
三次调研,三次改进,如今文体所剧场演出变得秩序井然,居民们不仅看得有滋有味,还专门编了顺口溜:“剧场戏多大家看,勿要挤来勿要抢,来得早来勿定好,来得晚来吃厚粥,沪剧越剧全要看,唱来好么哼两句,开开心心看场戏,看好戏么买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