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知名的网络新零售超市——盒马鲜生旗下门店,被爆出篡改标签和销售过期饮品的负面事件,4年前的欧喜公司事件尚余音不绝,盒马事件再次刺痛了消费者敏感的神经。这也再次触发社会各界对超市、商贸企业等食品销售单位安全和品质问题的极大关切。
我区现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9271家,其中超市、商贸企业、食品店等食品销售单位4860家,占比52%。随着越来越多的超市、便利店跨界从事热食类、冷食类食品制售等餐饮服务,食品销售环节单位的业态类型正日益庞杂,安全风险也不断上升。而在上海市现有的食品流通检查规程中,食品销售环节各类别经营者适用的监督检查笔录是统一的,且目前在市级层面也暂未出台对食品销售环节的量化分级监管规定。
面对数量众多、类型复杂、风险各异的食品销售企业,为进一步厘清食品销售环节的监管重点,做到精细监管、量化监管、分类监管,区市场监管局迎难而上、破题攻坚,在全市率先起草制定了《食品销售环节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规程》。 12月19日,在我区举行首批区级标准发布仪式上,该规程正式发布,同时发布的共有涉及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公共管理三大领域的10项区级标准。
当看到医院排队冗长、人满为患时,很多人会选择到家门口的药店去选购药品。但面对星罗棋布、规模不一、店招各异的药房,选择哪一家也让老百姓倍感犹疑。而 区市场监管局编制的《药品零售企业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规程》正是让药店的监管和公示有了一把毫厘分明的标尺。
该项标准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中的9大块176条检查内容,按类别整合归纳为资质与人员、采购与验收、药品陈列与储存、药品销售、计算机管理系统、药学服务六大板块,并更具操作性,执法人员可以按需查询,快速找到特定的检查项目,可谓是有效提高药品监管效率的“宝典”。
此外,这项标准首创了药房的“星级管理”,根据执法人员动态检查结果量化评估,将药房分为五个星级,只有零缺陷的药房才能被评为五星药房。市场监管部门将对一、二星药房加大监督力度,对评定为五星的药房则确定较低的检查频次,实现监管资源最大化。在评出星级药房后,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将统一制作公示牌,张贴在药店显著位置向社会公示。“此项标准对我们企业而言是把‘双刃剑’,星级亮牌,既是对规范优质药房的认可,也是对管理水平较差药房的鞭策,倒逼我们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自身的服务管理水平。”国药控股国大药房上海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军告诉记者,徐汇此次首创的药品零售量化分级制度将原则性政策变得更加具体、透明、可执行。如原先药房的储存面积规定,需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实行分开储存,但具体如何分开、用什么材料进行隔离、间隔区域面积都没有明确要求。
工地围墙换“新装”,景观照明有个性
徐汇区是目前上海中心城区中新建项目体量最大、建设面积最广的城区之一,挖掘机的轰鸣声时常不得不穿梭在上下班高峰的车水马龙声中。 徐汇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专门制定发布了《工地围墙建设和管理规范》,对人流量大、道路较宽的重点区域和路段施工围墙的功能及外观品质均做了不同要求。如徐家汇商圈核心区域内的徐家汇连廊、港汇广场更新、徐家汇中心等项目,建设持续时间均在2至5年不等,因此规定此类项目的施工围墙需引入立体绿化、景观绿植和一定的公共宣传元素,在确保围墙的隔离、遮挡、安全保障等基本功能外,需对城区环境品质有所助益。如今,当市民路过徐家汇中心的工地时会惊喜地发现,以往冷冰冰、还时不时会冒出牛皮癣样小广告的工地围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种满垂直绿化的绿色生态围墙。
“标准化管理不是‘一刀切’,还要考虑企业的成本。”区建交委主任罗鹏翀介绍,此次围墙建设标准主要针对重点区域的临街墙面,除徐家汇商圈、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徐汇滨江等重点区域外,肇嘉浜路、虹桥路、淮海中路等6条重点道路的临街工地围墙, 景观覆盖率需超过70%,景观墙体种绿植的覆盖率也应超过70%。但对于施工期在半年以下的项目则没有硬性要求,不额外增加企业建设成本。
区绿化市容局编制的《风貌区景观照明管理规范》则填补了景观照明管理相关法规的空白,充分考虑衡复和龙华历史风貌区域的特点, 创新推出“六应当、四不宜”的设计原则,注重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实现文脉的延续和可读,同时提高一个城区的辨识度。如标准中明确“应宜采用地面、低空、高空等不同层次的照明方向,丰富功能照明的空间美感和人性化设计效果,与周边环境、建筑风格、历史文化肌理相适应”。在古刹龙华寺,它的光效要求庄重肃穆,符合龙华风貌区历史宗教底蕴;在衡山路商业区,照明效果着力体现出现代感和人文气息;而始建于1924年的武康大楼,由于有居民居住,通过科技创新、设计创意、智能控制来凸显夜景特色,既不破坏历史文化风貌,也让居民在这样的灯光中感受到生活的舒适度。
住宅小区是居民群众生活的基本场所,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物业管理是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群众感受度和获得感的必然要求。此次 区房管局编制的《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规范》将老旧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细分为五个星级,涵盖综合管理、清洁卫生、秩序维护、绿化养护、设施设备维修保养五大板块,建立健全三级指标体系,既涵盖全市要求的“规定动作”,又融合了具有徐汇特色的“自选动作”。与以往相比,该标准更加强调兼容性、精准性、适用性、综合性及长效性,对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持续规范、物业行业服务标准建设不断完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公共文化你点我播,行政服务一窗受理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每个下午,在徐汇的不少居委活动室里你会听到这些妙音绕梁的唱腔。这是徐汇区将点餐式的文化配送服务送入徐汇大街小巷的一个很平常的缩影。在 《公共文化配送工作服务规范》中,徐汇区文化局将原本散乱的项目整合为文艺演出、艺术导赏、展览展示、培训辅导和特色活动5大类型690个项目,并且明确可以通过“徐汇公共文化配送平台”,进行选单、点单、接单、评价的一条龙掌上点餐服务,实现了群众“我要看”“我来选”“我来评”的文化需求。
而被媒体称为“网红行政服务中心”的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此次出台了《行政服务中心零差别受理综合窗口服务规范》和《行政服务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服务规范》2项标准,为做优“一窗综办”服务体验,打响“一网通办”服务品牌再添砝码。 《零差别受理综合窗口服务规范》对从综合收件到统一发证的每一环节,对前、中、后台的工作职责、分工及流程每一细节,都予以明确规范,为 实现“一网通、一窗办、一次成”提供了标准保障。而《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服务规范》则针对政务服务“机器换人”的特点,通过明确软硬件配置和12项功能运维管理, 构建了智能化服务的支撑体系;通过明确涉及29个部门654项政务服务内容和要求,形成了标准化服务的保障机制;通过明确服务人员配备和管理,筑牢了一体化服务的人才基础,以标准全面提升企业群众办事的便捷度、体验度和满意度。
今年4月李克强总理到上海调研时,专门视察了斜土街道江南新村邻里汇,并对徐汇区建设社区服务综合体,形成社区服务连锁品牌,探索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徐汇区将总理的肯定和鼓励转化为加快邻里汇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活综合平台与品牌工程的新动力, 《“邻里汇”建设和运行管理规范》应运而生。这项标准对邻里汇的布局要求、建设要求、运行要求、管理要求等予以明确。如明确构建三级联动新体系:以15分钟生活圈为半径,在每个街镇建成1-2个邻里汇的基础上,向上延伸建设1个区级邻里汇,打造邻里汇“旗舰店”;向下以5分钟生活圈为半径,分批建好304个居民区邻里汇, 实现“一体多元、一网覆盖、全时响应、全区联动”。而在场所设置要求上,该标准除要求以橙色为外观标志色外,对内部空间的装潢和布置、家具的选择未做硬性规定,强调的是“应体现家庭式的整洁温馨氛围”,避免了“一刀切”式的审美,让标准也有了“人情味”。
区长方世忠表示,李强书记在今年的市委学习讨论会上强调,‘城市精细化管理要坚持高标准引领,更加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徐汇区充分发挥全市首批区级标准试点区的先发优势,推动建立具有徐汇特色、体现徐汇水平的社会治理“标准化 ”战略体系,力争将标准嵌入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不断提升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