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土地上40年里曾发生过的那些大事
2018-12-21 8:55:26发布45次查看
日前,奉贤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 “奉贤十大改革成果”、“奉贤十大新闻事件”等系列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在全国产生影响的韩坤事件、全国第一个女子民兵哨所、江海公社在全市率先“包产到户”等事件,经过筛选整理、社会投票评选以及专家评审后入选。
40年来的伟大变革和光辉成就,给奉贤和当地人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初,由中共奉贤区委宣传部、奉贤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起了“奉贤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闻素材征集”,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投票。下面让我们通过这20个重大历史事件,回望奉贤过往的40载风风雨雨。
奉贤十大新闻事件:
韩琨事件与“星期日工程师”
1979年,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助理工程师韩琨担任奉贤县钱桥橡胶厂的技术顾问,成功研制出口产品上急需配套的橡胶密封圈,填补了国内空白,救活了濒临倒闭的社办企业。为表彰韩琨的贡献,工厂决定给予韩琨奖励和补贴3400元。这笔钱款构成了韩琨的“受贿罪”, 星期日工程师一夜之间变成了罪人,震惊全国的韩琨事件就此发生,并引发《光明日报》前后将近两个月的全国性大讨论。
江海公社在全市率先“包产到户”
1981年秋,江海公社在跃进十队、树园二队、十三队试行“包产到户”。1982年12月,《解放日报》发表了《江海公社三个生产队实行大包干一年,使昔日缺粮队翻了身》报道,从而揭开了上海郊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序幕。
古建园林一代宗师陈从周教授设计的“古华园”建成开放
古华园始建于1983年7月,于1986年10月建成开放,至1998年底三期工程完工,总占地面积10.6公顷。公园由名建筑学家陈从周教授集江南园林之精华精心规划设计而成,设秋水园、遂园、野园、一邱园、三女祠等主要景点。同嘉定古猗园、南汇古钟园和金山古松园,堪称“沪郊四古园”,并被评为市五星级公园、市文明示范公园。
全国第一个女子民兵哨所坚守奉贤海湾数十载
哨所建于1986年10月,常年驻扎着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0岁、人数不超过10人的女子民兵队伍,30多年来守望着数十公里的东海海疆。哨员们担负着观察瞭望、巡逻查滩、战备执勤等任务。海湾女子民兵哨所曾获“全国基层民兵预备役先进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
“新风户”评比受到中宣部肯定
1987年,光明乡在全市率先开展“新风户”评比活动,使村风、民风、家风得到好转。是年,全县推广。1991年5月,市委宣传部、市农委举行“上海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首届研讨会”,“新风户”从此走出奉贤,传向全国。
“侨联义务夜门诊”坚持服务三十年
2018年4月20日,区侨联义务夜门诊正式成立三十周年。1988年,基于医疗资源有限,当时区侨联成员老中医陈应伯倡办了夜门诊。每周四晚6点至8点开展义诊服务,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医疗人员加入其中,逐渐形成以中医为主,针灸、推拿、拔火罐为辅,擅长看常见病、慢性病的“侨联义务夜门诊”。2017年3月,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区卫计委从社区好中医、有侨界背景并结合岗位特色,挑选出更多年轻医生。截至2017年11月底,侨联义务夜门诊已开诊1268周次,接待病人27535人次。
奉贤人民自筹资金兴建奉浦大桥
1995年10月26日奉浦大桥建成通车。奉浦大桥是奉贤县自筹资金兴建的全市横跨黄浦江的第四座大桥。1993年2月20日,全县人民为建设大桥募集778278.96元,踊跃购买6000万元大桥建设债券。1994年3月18日,奉浦大桥一期工程正式动工。1995年5月2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奉浦大桥题写桥名。
奉贤撤县建区加快城市化建设
2001年8月,经过国务院批准撤销上海市奉贤县,设立上海市奉贤区。奉贤撤县建区,标志着奉贤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古华大地从此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时期。
奉贤推出创新社会治理的爱心行动——圆梦行动
自2016年6月26日至今,奉贤区委、区政府创新“党委引领、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爱心接力悄然起航,认领梦想、助人圆梦。三年来,近万余干部职工、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社会组织参与圆梦行动,累计为市民圆梦1.3万多个,32万余人次从中受益。贤城处处洋溢着梦想和希望,成为市民心目中“始终有温度”的城市。
位于奉贤的闵行出口加工区升级为奉贤保税区
2018年4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上海闵行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奉贤综合保税区的批复》(国函[2018]61号),批准同意“闵行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奉贤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参照有关规定对综合保税区进行管理,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的功能于一身,可以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
奉贤十大改革成果:
以“群文四季歌”为代表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建成文化特色示范区。
“唱响贤城——群文四季歌”活动始于2001年,由“春之声”宣传大篷车“三下乡”巡演、“相约滨海之夏”广场文化、“滨海秋韵”高雅艺术进奉贤、“冬日暖阳”文化大拜年形成贯穿全年、覆盖全区的文化活动项目。围绕重大节点,开展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主题鲜明的系列活动,凸显“贤城四季歌”的主题性、引领性。一场场高雅艺术演出,一场场或传统或现代充满正能量的好戏,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引导凝聚群众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群文四季歌”为代表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带动了奉贤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设施建设、文学艺术创作、区域文化交流和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奉贤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突破性发展,格致中学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落户奉贤。
奉贤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区域教育城乡一体、优质均衡发展。2007年,主动参与市教委“委托管理”项目。2010年,在上海率先创造性提出紧密型办学资源联盟建设,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启动首批学区化集团化办学。2017年,形成“1+1+x”新一轮集团化办学模式,覆盖全区100%中小幼学校,因“校”制宜,按“需”集群,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先后实施促进学校自主发展“星光”计划和促进学校创新发展“支点”计划,促进学校个性化、品质化发展,推动区域教育实现“从追赶到跨越,从跨越走向品质”的历史转型,以奉贤中学为代表的教育质量跃升至全市前列。从2011年起,积极引进格致、世外等一批优质品牌教育资源落户奉贤,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教育品质,满足奉贤老百姓多样的教育需求。
菜花节、伏羊节等民俗旅游特色活动在上海形成影响。
庄行镇凭借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成功打造花米庄行旅游景区。连续十年举办上海奉贤菜花节、上海庄行伏羊节,唱响了“春赏菜花、夏食伏羊、秋品新米、冬看民俗”的四季旅游节庆歌,带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美化乡村自然环境,形成了“生态、休闲、宜居、旅游”农艺特色小镇。有效提升了奉贤区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大力弘扬“敬奉贤人、见贤思齐”为主要内容的“贤文化”。
“言偃青溪传道讲学,百姓感念教化之德”的历史佳话成就了奉贤这个极具人文情怀的地名,也成为南上海特色“贤文化”的精神之源,思想之根。2011年,奉贤将“贤文化”提升为地区发展战略,不断将“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贤文化”内涵植入城市建设,并从思想道德建设、人才发展战略、行业精神、社会治理等方面全面推进“贤文化”建设。突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抓手,不断以“家文化”和“圆梦文化”为创新载体承接历史之厚重,使“贤文化”愈发有温度、有传承、有内涵、有未来。
奉贤组建百村公司探索帮扶新路。
2013年,奉贤新一轮农村综合帮扶中,探索建立全区经济薄弱村共有共育共享发展的平台,即成立百村公司、百村创业园,通过这种区级层面统筹资源建立村级集体经济联合体的方式最大程度整合区域资源,破解因穷村缺乏经营性资产、产业用地有限等原因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缓的问题。目前,各村已获230万元的收益分配,还将根据收益情况进行调整。未来,奉贤还将推出全区各村都可以参与的百村科技。
奉贤区荣获 “全国文明城区”称号。
奉贤区围绕“弘扬贤文化、创建文明城”主题,集全区之力,聚民众智慧,经过“十年磨一剑”的不懈努力,于2011年12月在上海市郊区县中率先荣获“全国文明城区提名资格”区,2015年2月成功创建成为上海市郊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区。在新一轮创建中,以“补短板、促提升、强常态”为总抓手,全面实施“网格长制”“点位长制”“路长制”,培育“家文化”“齐贤修身”“圆梦行动”“美育工程”特色品牌,让市民在共建共享创建中拥有更多获得感,于2017年11月蝉联“全国文明城区”称号,“文明之城·美在奉贤”成为奉贤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有标志。
奉贤区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
2017年9月19、20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奉贤区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荣誉。 “长安杯”是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最高奖项,每4年评选一次,连续3届以上荣获全国综治优秀市、平安建设先进区县或综治先进集体方有资格参评,集中反映一个城市平安建设、社会治理、和谐社会建设综合水平。这是奉贤区继获得2005-2008年度全国综治先进集体、2009-2012年度和2013-2016年度两次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后,再获此殊荣。
奉贤推出 “和美宅基”、“和美楼道”系列,建设美丽奉贤。
2017年5月,区委、区政府提出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开展“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创建工作,确立“三清三美”及47条具体操作标准,并明确三年拿出7.5亿元构建以奖代补的生态补偿机制,激起全区2000多个村民小组共8万户农户参与自治的热情,形成了创建工作先进带后进、后进赶先进的生动局面。奉贤还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称号。 “和美宅基”创建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治理精细化,通过打造美丽街区、美丽家园、美丽乡村,让奉贤真正成为树的世界、花的海洋、云的故乡、鸟的天堂、人的乐园的江南水乡。
奉贤被授予“中国化妆品产业之都”,东方美谷成为奉贤品牌。
2015年11月,奉贤区正式提出建设东方美谷。2017年9月20日,东方美谷被授予“中国化妆品产业之都”的称号,奉贤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域。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推进上海美丽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府发【2017】67号文),将奉贤作为大健康产业的核心承载区,明确“上海东方美谷”的核心地位。
奉贤轨道5号线延伸段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果迭出,推动城市化快速发展。
2015年12月,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建成,2017年9月贯通至中环,2018年4月全市首条brt快速公交奉贤段道路通车,2018年6月昆阳路大桥完成了主桥塔承台的施工,奉贤人民期盼已久的轨交5号线南延伸段预计于2018年底通车。在2015—2017年上海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排片表”中,奉贤区计划建设19个项目,总里程约162公里,总投资约400亿元。奉贤区的交通状况实现质的飞跃,将为奉贤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助力。
上海新闻